在十九世纪中叶的日本绘本《怪奇谈绘词》中,又有一种长相惊人的巨型角蟾蜍,俨然是一头绿色巨兽,它出没在韩国釜山附近的海域。在日本海域,又有舟幽灵,这是海中溺亡之人的幽灵作怪,每逢船只经过,舟幽灵就往船里洒水,使船只沉没。与舟幽灵相似,在日本海滨又有濡女,人面蛇身,是中国神话中的女娲一类的蛇身女神的变形,只不过濡女是海上溺死的女人亡灵所化,其蛇尾有三百多米长,全身濡湿,故曰濡女。她常在海边作怪,与她对视一眼便会死去。也有传说认为濡女用蛇尾卷了渔夫来吸血。濡女裂口尖牙,口中还伸出像蛇一样分叉的舌头,半身浸湿在海水中,鸟山石燕《百鬼夜行图卷》中对濡女有过描绘。
在对域外海怪做掠影式的观察中,不难发现,许多民族的海怪故事与中国海怪有着一定的相似性,原始神话的生发思维多有趋同之处,在不同地域出现的海怪故事,往往又有传播属性,正如季羡林先生所说:“一个民族创造出那样一个美的寓言或童话以后,这个寓言或童话绝不会只留在一个地方。它一定随了来往的人,尤其是当时的行商,到处传播,从一个人的嘴里到另外一个人的嘴里……所以,尽管时间隔得久远,空间距离很大,倘若一个故事真是一个来源,我们一眼就可以发现的。”季先生所言,可谓民间文化传说交流的一般规律。我们用以考察域外海怪故事的消长规律,也是极为相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