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域外海怪的重口味故事(4)

2020-05-07 15:11 36863 移动版


在16世纪,欧洲又出现一种主教鱼,轰动一时。据说渔夫捕到的主教鱼被送给了波兰国王,亦被展览给几个罗马天主教的主教们观看,主教鱼向他们乞求释放自己,并且获得许可。在被放生的那一刻,主教鱼做了一个十字手势,便消失在了大海中。1531年,另一条主教鱼在德国附近水域被捕捉到,它拒绝进食并在三天后死去。博物学家康拉德·里科斯提尼斯在《异象奇兆志》中描绘过主教鱼的形象(上图),其手足都是鱼鳍,身后是万顷波涛,而他身披主教袍服,俨然一位大主教,或认为这是对主教的讽刺,也有观点认为这是魟鱼、鳐鱼之类的胸鳍发达的鱼类所带来错觉。

  在遥远的加勒比海,又有残暴的海马怪。它在夏季上岸吞噬人类。它行凶的范围不大,通常只限于南美的尼加拉瓜东部和洪都拉斯北部,这种体型巨大的马形生物拥有尖锐的长牙,令沿岸的居民闻风丧胆。当海马怪登岸时,当地居民会躲起来,直到雨季来临,海马怪就会回到海中,人们便回到渔村,重新开启生活。

  海怪在日本更是种类繁多,受中国文化的影响,日本海怪多为舶来品,可以与中国古代神话中的蜃相互印证。在日本的岛国地理环境下,海怪的故事似乎更受欢迎。日本画家汤本豪一《续妖怪画卷》里描绘了一种“汐吹”,是一种大耳尖嘴的海怪,每天潮起潮落,都是它在吹气作怪。与之相似的还有“波蛇”,与波浪形状相近的一种海怪,混在波浪中,趁人不备时发起突袭。这是对海浪及潮汐的自然状态的海怪想象,可见海洋环境在其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