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格来说,坚果只有两次算得上不太顺利的经历。一次是在外国大使馆密布的三里屯吸尘,刚好巡逻的警车经过。警车接近他时,车明显地放慢了速度,车上的武警摇下车窗,眼神很异样地看着他。坚果兄弟说自己当时非常紧张,不过警察最终没有盘查他。
另一次是去天安门,吸尘器被拦在了自行车车道入口。阻拦他的保安说,“你这不是自行车啊。”坚果兄弟有点无奈,“我就只能推着吸尘器过人行道了。”
人行道上也有保安询问他情况,他就老老实实回答说,这是吸尘器,我是清洁工。
有时也会遇到好玩的事情。一次他在三联书店附近吸尘时,一辆黑车小轿车突然停下来,车主下车,一拉后备箱盖,冲他咧嘴一笑:“来,哥们儿,帮忙吸个尘呗!”车主一系列动作行云流水般一气呵成,坚果一愣:“这个不能吸。”车主很疑惑,说你这不是吸尘器吗?
然而吸尘的绝大多数时间里都是枯燥的,一个人推着240多斤的大机器走上四个多小时,夏日暴晒,秋冬风寒,比情绪更难对抗的是体力不支。
“不想说有多累,把自己说得很悲情很辛苦。”关于吸尘更多的辛苦细节,坚果兄弟并不想过多讲述。他说,“我很喜欢《蒙面骑士》这本书,作者也是在以自己的方式对抗,也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是他文笔始终很幽默。很多做公益都说得很悲苦很悲壮,我不希望我是那个样子,不要去埋怨。”
北京市丰台区一所小区,2015年12月1日(左),2015年12月2日(右),中间隔了一夜风。
11月29日,坚果兄弟的100天吸尘计划结束。这100天内,风始终是北京抗霾的“英雄”,今年“大阅兵”期间,北京上空也出现了难得的蓝天。首都空气与国家大事所呈现出的高度正相关性令坚果兄弟印象深刻。
在这段时间里,不只是内地的众多媒体,香港凤凰卫视等媒体、台湾两家媒体也采访了坚果兄弟。外媒也在积极联系他,从法国路透社、德国明镜周刊,再到英国、日本媒体,美国之声、CNN,直到现在,他邮箱里还有多封未读的英文采访函。
媒体蜂拥聚焦在这个背影孤单的年轻人和他那台笨重的吸尘器上。
“有点太夸张了。”坚果还有些没回过神。关注也带来了另外一个问题,人们对砖爆发的猎奇性关注,会不会掩盖对环保关注的意义。坚果兄弟不希望自己只是一个新闻媒体上的热点,转瞬即逝。有些时候,媒体希望他能表现出激动情绪等作秀的请求令他更加感到不适。
按他最初的想法,这一场行为艺术不仅仅针对环保,还希望唤起人们对资源循环利用的重视。按照他的话,就是把没有用的变成有用的。
他说:”通过时间把它变成空间,变成有长高宽的具体存在。“
在尘埃还没有变成砖之前,这块即将诞生的砖已经成了关注的焦点,甚至有人想高价购买它。
早在7年前就做过雾霾主题音乐节的迷笛音乐节向他发来邮件,言辞诚恳地说,“因为有迷笛颁奖礼的奖杯是板砖,想和你协商是否可以使用你的板砖作为最大的奖励,细节可协商,意义重大。”
“这砖我想要,一万能卖吗?”有人在微博上也问他,坚果在键盘上飞速敲下一串字回应:“100万。”这个数值在随后几天其他人的不断问价声中,被坚果兄弟抬升到了“一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