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霾汰的砖头的诞生和消失(2)

2020-04-28 10:08 36356 移动版

100天内收集到的空气污染物制成的成品砖。

  实施“尘埃计划”之前,这个1981年出生的年轻人还做过不少让人“匪夷所思”的事情,他曾把1000个北京黑中介的电话涂在墙上,供人们随意拨打“复仇”。长居深圳坚果曾在多家4A广告公司工作,几年前辞去工作,以“坚果兄弟”之名,尽情折腾自己觉得有意思的事情。

  做砖的念头,早就2013年春天就在他的脑海中产生了。2013年年初,北京及周边地区接连遭遇严重雾霾污染,1月14日的北京PM2.5值最高达993。如果要写一部中国空气污染编年史,那一年算得上历史性的时刻,有关雾霾的医疗事件频繁发生。中国卫生计生委发布报告称,2013年年初的雾霾危机,辐射范围达140万平方公里,影响了6亿多人。

  “雾霾”真正意义上成为了人们无法逃避的“恶魔”,一时间媒体形成了雾霾轰炸效应,远在深圳的坚果兄弟也注意到了首都所遭受的天气灾难。当他看到报纸上北京那些标志性建筑被一片灰黄色的雾霾笼罩的照片时,他很吃惊,这和2008年他去北京看到的首都如两个世界。

  “我愣了一下,北京怎么这样了。”他说,“北京应该是景德镇陶瓷一样的蓝、干净。”

  坚果兄弟回忆起2008年在北京的时候,声音也轻柔起来。在北京奥运会过后的初秋,他第一次来到北京,并在这里度过了大半年的时间。那大半年的记忆像画一样留在他的脑海里:深红的高阁宫墙,屋檐嵌出一道金边,长安街两边的小胡里古树上时常看到细树枝累成的鸟窝,再往上,枝桠把天空切割成一块块的蓝色。随着深秋的到来,树叶慢慢从苍绿变黄,又慢慢掉光。

  他说:“北京那个时候有着清晰的色彩变化。”

  2013年那个春天,北京的变化让他几乎没有经过太多思考,就决定开始一项“尘埃计划”——100天内在北京收集空气中的污染物;用这些污染物做成一块砖;最后,把这块砖建房子用,像尘埃一样消失在成千上万块砖里。一切对应着中国那句老话:尘归尘,土归土。

  “一开始就是想是做砖,也没考虑做成其他工艺品。”坚果兄弟皮肤白净、高颧骨,清瘦,长发扎在脑后,这与他“行为艺术者”的身份高度契合。他继续说:“不想破坏尘埃的本质属性,砖很直观就能感受到尘。如果做成工艺品,比如一个精致的陶器,就远离了本质。”

  为了做出这块砖,坚果兄弟在2013年夏初来到北京。他第一次感受到了北方的雾霾。“空气很脏,灰灰的。因为在夏天,也没有太夸张,但还是觉得自己就像个人肉吸尘机。”

  他同样能清晰感受到的,是这座大城市的快速发展。这个拥有2019万人口的超大城市,在过去30多年中,像一个超级机器,一直处于快速扩张之中。这种快速的城市化以及周边地区的工业化进程,不知不觉造就了雾霾这个“恶魔”。《人物》杂志在一篇报道中提供了这样一组数据:以北京市中心为圆点,划一个半径为100公里的圆形,圈内的各种工厂2010年总共烧掉了5700万吨煤。除此之外,油品质量低劣的机动车,厨房、露天烧烤的油烟也难辞其咎。

  “我觉得我应该做些什么。”坚果兄弟说,但囿于经济等原因,“尘埃计划”被一度搁浅。

  但面对雾霾锁城,官方也耐不住了。2014年1月的北京两会期间,北京市长王安顺代表北京与中央签订责任状。其中规定,北京市到2017年细颗粒物年均浓度控制在60微克/立方米。王安顺说,“领导和我开玩笑说,完不成规定的治理大气污染任务,提头来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