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拍这个。”深圳小伙“坚果兄弟”把手上的红砖递过去。正砌墙的建筑师傅头也没抬,左手拿起抹泥刀,在泥桶里搅了团湿水泥上来,往砌好的砖面上一摔,另一手顺过坚果兄弟递来的砖,“啪”一声,砖嵌了进去。
12月5日下午,北京西城区的一条胡同里,正修着四合院的这位师傅大概永远也不会知道,刚才那块砖,是眼下北京、乃至全中国最著名的一块砖。
区别于其他砖的特殊之处在于,这块砖的主要原材料是曾飘散在北京城空气中的颗粒物污染物——由坚果兄弟在100天中用工业吸尘器在北京收集的。那些直径以微米计量,肉眼原本无法看到的尘埃,最后集合成一盒亮得发灰、触感细腻的黑尘。
11月30日,这一盒尘土被送到河北唐山一家制砖工厂。在这家工厂里,这些黑色细腻的尘土被混入陶土,然后炼泥、制坯、进炉烧制。由此,全国第一块由PM2.5、PM10等空气污染物烧制的砖头诞生了。
关于这块砖的隐喻和这场耗时已久的行为艺术对环保与污染的观照还没来得及探讨,第二天,160多公里外的北京就开始遭遇今年以来最严重的一次雾霾天气。
这一天,曾让这座城市引以为傲的众多古迹名胜、现代摩天大楼以及民居四合院,无一例外地沉陷进浓重的灰黄色雾霾里。
当天,空气可见度极差,飞往北京的航班迫降至天津、石家庄等机场。民间有检测仪测出北京当天PM2.5值达2242,PM10值达8468,而官方检测站点监测到的局地PM2.5数据也一度接近1000。这一次雾霾的严重程度,让人们联想到1952年伦敦那场夺走12000人生命的雾霾事件。
就在不久前,北京还处在“一场雪重回北平”的盛誉中。簌簌白雪中的故宫朱墙,素雪掩盖的金色琉璃瓦,照片辅以“碎碎坠琼芳”文字描摹,一片惊叹声中,故宫博物院的雪景微博转发量逾18万。这座明清古都的历史文化气息在素雪中尽情释展,一度惹引全国其他城市的钦羡。然而似乎也就在一瞬,一场雾霾让北京似乎成了一座弃城。
这一场浓度前所未有的雾霾,成为这块砖火速蹿红的绝对推手。几乎是一夜之间,坚果兄弟和这块砖悄无声息地占据了各大媒体和互联网上的重头报道。
“更多是无奈吧,砖刚好成了人们的一个爆发点。一开始媒体没有说清楚,很多人都以为整块砖都是雾霾做的。”坚果兄弟解释说,这块四五斤重的砖头主要构成部分是陶土,空气污染物只占很小的比重,“但这件看起来很荒谬的事情,人们没有去深究它的真实性,而是愿意去相信这样荒谬的事,其实也是他们对很多事情不信任、不满。”
坚果兄弟使用的工业吸尘器能吸附直径为0.2微米及以上的颗粒物,我们熟悉的PM2.5、PM10等空气污染物都被囊括其中。吸尘器风量234立方米/小时,按一些媒体的算法,坚果兄弟100天内每天使用吸尘器四个小时,大概相当于6200人一天的呼吸量的总和,也可以换算成一个在北京生活17年的成人的呼吸量。
“当然这些都是不准确的。”坚果兄弟说,“首先这不是科学,更像一个符号,一个象征,不需要一定研究出里面的具体成分。”
进行“尘埃计划”之前,坚果兄弟给自己进行了相关科学知识的扫盲,但究竟收集了多少污染物,坚果并没有精确称量,估算在100克以上。招架不住多番询问,坚果给了出统一答案“100克”。
“艺术不是科学,但既然他们坚持要一个具体数值,那就给一个值吧。”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