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谈兵的赵括被黑两千年了 是时候该洗白了(8)

2020-03-24 14:11 34791 移动版

  七、那些被白起秒杀的名将?

  两千多年来,很多学者将赵括定义为只会“纸上谈兵”的草包,事实上如果赵括是草包,那些被白起秒杀的各国名将岂不是比草包还不如?

  白起一生最著名的战役有四场,分别是伊阙之战,鄢郢之战,华阳之战,长平之战。我们逐个分析,这四大战中白起的对手, 比赵括如何。

  (一)伊阙之战

  公元前294年,白起统领秦军攻克韩国的新城,此后,魏国应韩国之邀,派大将公孙喜领大军支援韩国。

  于是,魏国大将公孙喜、韩国大将暴鸢,就在新城附近的险要之地伊阙驻扎,抵御白起的秦军。

  魏国大将公孙喜、韩国大将暴鸢,这两人可不是无名之辈,他们当时的名声,绝对不亚于秦国的白起。

  公元前301年,七年前,齐、魏、韩三国联军进逼楚国,当时魏国和韩国的领兵将军就是,公孙喜和暴鸢。那一战,联军攻克楚国方城,大破楚军于垂沙(即重丘,今河南唐河境),并杀楚将唐昧。

  公孙喜和暴鸢因此名声大噪,成为魏国和韩国首屈一指的大将军。

  此后,从公元前298-296年,齐、魏、韩三国联军陈兵秦国函谷关外,其中魏国和韩国领兵大将又是公孙喜和暴鸢这对搭档。

  这一次,联军整整封锁秦国三年之久,三年来,东方各国与秦国没有任何商业来往,秦国闭关锁国三年,经济大倒退,国力下降不少。

  公元前296年,联军攻克了函谷关!

  秦昭襄王被迫割地求和,此后秦国归还了此前所攻取的魏的河外、封陵以及此前所攻取韩的河外、武遂(河外指封陵和武遂二地周围沿黄河一带)。

  让秦国割地求和,这样的事情在战国史上似乎很难见到,公孙喜和暴鸢这两位将军,南败楚国,西掠秦国,如果秦国不是出了白起这样的天才战神,秦国恐怕还要被这两员大将折磨许多年。

  公元前296年,距离此时的公元前294年,也就是堪堪两年的事情,魏韩两年前还在公孙喜和暴鸢统领下迫使秦国割地求和,没有任何迹象表明魏韩会输掉这场战争。

  公元前293年,当魏国韩国组成联军后第二年,白起发动了战争,这就是白起的第一场大战,伊阙之战。

  伊阙之战前,白起的爵位是左更,位列秦国军功爵位制的第十二级,与老将军司马错同一级别,他们都是秦军作战第一线的最高指挥官。

  因此,伊阙之战,双方统兵的将领,都是双方最为出色的战将,这也注定了这是一场世纪大战!

  伊阙之战,双方兵力对比为,秦军最多十余万,魏韩联军约为三十万上下。

  这个时候的秦国,是有苦衷的,导致白起的兵力严重不足。

  首先,二十几年前,秦国侵入巴国、蜀国,并且将巴国、蜀国据为己有。

  但是让秦人没有料到的是,巴蜀人并不甘心被秦国所统治,巴国蜀国爆发了一次又一次的叛乱。

  于是,当初攻下巴国蜀国的老将军司马错,就不得不统领一支秦军主力,常年驻扎在巴蜀进行平乱,这支军队数量有十几万,这也应该是秦国最大的一支军事力量。公元前前280年(十几年后),老将军司马错率领他的十万秦军,从蜀地沿长江而下,攻取楚国黔中郡(今湖南西部及贵州东北部)

  然后,秦国几年前挟持了在秦楚边境谈判的楚怀王,后来楚怀王克死秦国,秦、楚的矛盾激化,秦国与楚国至少是没有和谈的可能,秦国必须用重兵防守武关附近,以防御随时可能不请自来的楚军。

  因此,白起手中可用的兵力,捉襟见肘,充其量只有十余万。

  当数量处于劣势的秦军与庞大的魏韩联军遭遇在伊阙,魏、韩联军似乎一夜之间便成了乌合之众,名将公孙喜和暴鸢似乎也犯下低级错误。

  魏韩两军谁都不愿作先锋,率先与秦军交锋,因此互相观望。

  这样坐失战机之举,在几国联合出兵的时候时常会出现,但是公孙喜和暴鸢至少合作有八年了,按理说配合应该相当娴熟,他们居然还像首次合作一样生疏。

  后来,白起就是抓住了魏韩联军这唯一的弱点,各个击破,先击败魏军的。

  伊阙之战的结果是,秦军生擒魏军主帅公孙喜,斩首联军达二十四万,相当于每个秦军要砍两个对方的人头,真不知道白起是怎么做到的!

  伊阙之战,白起的对手公孙喜和暴鸢都是各自国家首屈一指的名将,遇到了战神白起,败的何其惨!

  反观长平之战的赵括,同样是失败,赵括的兵力为四十五万,白起的兵力起码有六十万以上。最后赵军能够让秦军付出伤亡一半的惨重代价,赵括比起名将公孙喜和暴鸢,不知道强了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