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谈兵的赵括被黑两千年了 是时候该洗白了(9)

2020-03-24 14:11 34791 移动版

  (二)鄢郢之战

  公元前279年,伊阙之战十四年后,鄢郢之战打响,这次白起的对手是楚国。

  此战之前,白起的爵位已经是大良造,位列秦国军功爵位制的第十六级,秦军军中已经无人比他爵位更高了。

  鄢郢之战,是白起连续攻克楚国鄢都、郢都的战役。

  鄢都,在汉水上游,是楚国北方重镇,雄兵数十万,有拱卫都城郢都之责。

  秦国发动鄢郢之战,最初的目的可能只是夺取楚国北方一些领土,形成对鄢都的一种压迫和威慑。

  而白起所统领的秦军兵力,《史记》明确说明是“数万人”,也就是说不足十万。以这样一个兵力,要去攻取楚国鄢都和郢都,太不切实际了。

  鄢郢之战打响后,白起迅速攻战了鄢都的前哨邓城及周边地区。

  正常情况下,鄢郢之战应该就结束了,这场战役只能称为邓之战。

  但是白起之所以是白起,他总是干一些名将们做不到的事情,白起居然以不足十万人的兵力继续南下攻打鄢都。

  楚国鄢都的守将是谁,史料没有记载,但是根据鄢都的战略地位和兵力,镇守这里的肯定是楚国数一数二的名将。

  鉴于白起在伊阙之战非人类的表现,鄢都的守将没有贸然出击,而是采取据坚城而守的策略,可以说相当明智。

  鄢都楚军和居民,加在一起有数十万,在依托这样一座高大坚固的城池,数万秦军,恐怕只能望城兴叹。这是楚国守将的想法,符合逻辑。

  可是白起之所以成为了白起,就在于他经常干出不符合逻辑的事情来。

  白起很“顽固”,他滞留鄢都不走,在鄢都西北修筑堤坝,再挖长渠,引水灌入鄢都城中。

  白起用水攻的方式,造成鄢都数十万楚国军民阵亡,而秦军则兵不血刃!

  水攻,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尤其是面对一座大城的时候。历史上用水攻的方式破城,并不多见,也应证了这一点。

  白起用这种方式攻克鄢都,说明他不仅在野战中战无不胜,在攻城战中也有超凡脱俗的能力。

  应该说,没有人预料到白起能攻克鄢都,更无人预料到楚军全军覆没而秦军无伤亡。

  楚王恐慌了,为万无一失,他向东迁都陈。

  随即,白起又攻克了楚国都城郢都。

  如果说楚国在鄢都防御战时还有些轻敌的话,那么郢都就绝对应该重视了,虽然楚顷襄王已经迁都,但郢都毕竟是故都,楚王不可能不设防。

  一座都城,如果能留下十万兵力防守,白起还能攻克么?事实上,不论楚顷襄王留下了多少兵力,白起都以区区数万人就攻破了郢都。

  楚国如此不堪一击?楚国没有大将吗?

  其实并非楚国不堪一击,而是白起实在非人类。楚国也不是没有猛将,至少有两位大将楚顷襄王可以依赖。

  一个是春申君黄歇,虽然此时他还未封君,但已经是楚国朝廷重要的一员。

  二十几年后,春申君领兵救援赵国邯郸,大破秦军。后来春申君又领楚军,把几百年历史的鲁国给灭了。从春申君的领兵战绩来看,是块料,就是不知此时他躲在哪里。

  另一个楚顷襄王可以倚仗的是将军庄蹻。大约在白起兴兵攻楚的同时,将军庄蹻向西南一举攻克夜郎国、滇国,并留在了滇国称王。于是,白起与庄蹻就擦肩而过了。

  鄢郢之战,楚国阵亡几十万军民不说,还被迫迁都,而对手只不过是几万秦军而已。

  再看长平之战的赵军,面对的可是超过六十万的秦军!如果赵括是草包,这楚国君臣,岂不是一群废物都不如。

  (三)华阳之战

  公元前273年,赵、魏为了惩罚与秦国结盟的韩国,联兵进攻韩国的华阳(或称华、华下,今河南新郑北),魏国领兵将军是芒卯,赵国领兵将军是贾偃。

  韩国自然不是赵、魏的对手,立即向秦国大哥求救。秦国本不想管三晋之间的内斗,但又经不住韩国使臣的哀求,最终还是出兵了。

  秦国不动则以,一动兵秦昭襄王就派出了秦军中爵位最高两个大将,武安君白起和中更胡阳,前来解华阳之局。

  武安君白起和中更胡阳,位列秦国军功爵位制的第二十级(最高级)和十三级,在秦军中再无大将的爵位超过他们。

  从秦昭襄王的用人来看,秦国是严肃的、认真的,是来砍人头的!

  按理说,魏、赵两国应该审时度势,立即换上各自最牛的大将。魏国先不说,就赵国而言,乐毅如果还健在,他要是能与白起打一仗,鹿死谁手还真不好说。即便乐毅老了或者死了,赵国的赵奢、廉颇都是猛将,如果赵国能派这两人中的一人来,这场战争就更有看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