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最决绝的叛徒叶青2次死里逃生(5)

2020-05-05 09:54 4408 移动版

  任卓宣去世后,妻子尉素秋在追思礼拜会上

  延安掀起“批叶”高潮

  “反共的马克思主义者”叶青,到抗战时期索性成了“三民主义理论家”。

  原来,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1939年1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确立了“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方针,在“一个主义,一个领袖,一个政党”的宣传潮流中,叶青的言论最为突出,也达到了他一生“反共”理论的巅峰时期。

  他明白无误地宣布:“批判了人家的主义,自己必须拿出一种主义来,这就舍三民主义莫属了。于是,我遂由批判性的研究,转到建设性的研究来。因此,我决定研究三民主义。”

  面对叶青等国民党“理论人才”的污蔑和进攻,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陈伯达、艾思奇、吴黎平等相继发表文章加以反驳,形成了延安理论界对叶青等人的批判高潮。

  有意思的是,也是因为叶青的一个偶然的因素,关于“毛泽东思想”这一提法似是水到渠成地提了出来。1941年,在阅读了毛泽东的一批文章后,叶青在文章中率先提出了一个概念——“毛泽东主义”。当然,叶青是想说“毛泽东主义”是所谓“中国的农民主义”,即是“太平天国洪秀全的一个再版”。

  无疑这是他在攻击“毛泽东主义”。1942年2月18日,延安理论家张如心发文驳斥叶青,但接着叶青的说法,提出“毛泽东主义”,后来又有王稼祥等修订为“毛泽东思想”。至中共七大,刘少奇在报告中正式提出“毛泽东思想”。

  1940年,叶青受国民党江西省省长熊式辉的邀请,赴江西参与指导“三民主义文化运动”,影响达于周边诸省,受到蒋介石的赏识。在得到蒋介石的召见和表扬之后,叶青发起成立“中国三民主义学会”。此后他又相继担任国民党中央党部任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