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如今最令人质疑的罪过就是杀毛文龙与五年复辽,但是这真的是夸夸其谈吗?
朝鲜《仁祖实录》对于袁崇焕杀毛文龙表示赞赏,因为朝鲜不喜欢毛文龙。《李朝实录》记载:“蛰居孤岛,徒事张皇。今则徒享富贵,无意进取。识者皆忧其终不利于中原,而为我国之深患。有同群羊之见猛虎。“
即便是力保毛文龙的登莱巡抚袁可立也对毛文龙有很大的意见,毛文龙在丁卯胡乱中,派兵援助朝鲜,取得了东江大捷。但是毛文龙于皮岛截杀辽东逃难百姓,冒虏充公也是很明显的,我们可以明确的说毛文龙遭遇了当时言官的抨击。
现有史料无论是张岱的《石匮书后集》、计六奇《明季北略》、还是谈迁的《国榷》、夏允彝《幸存录》都主张毛文龙有该杀的原因。而计六奇《明季北略》表明:所上事多浮举,索饷又过多,朝论多疑而厌之,以方握重兵,又居海岛中,莫能难也。崇焕初斩文龙,上甚喜,嘉谕倍至。”
可以说崇祯对于杀毛文龙是开心的,因为首先当地守军可以为自己直接掌握,毛文龙贪饷又不受节制,除了毛文龙,可以省一笔钱,这对于崇祯而言再好不过。但是不得不说毛文龙时候,其手下军心涣散,袁崇焕时候相继降清,毛文龙时候也使得东江皮岛不能再节制后金咽喉,招致皇太极数次叩关,袁崇焕也死于此,可以说这是一个死局。
至于五年复辽,很多人都说是袁崇焕自夸海口,这是真的吗?当然不是,出于军事来看是可能的。
袁崇焕所制订的五年复辽计划,其战略战术由以下要素组成:
1.以坚城重炮的屯田堡为基本作战单元
2.以屯田堡蚕食后金领土,削弱后金国力,使后金永远不具备围困坚城的能力为战术目的。
3.以蚕食后金领土屯田养民,不断壮大己方削弱敌方,最终迫使后金投降以实现五年复辽计划为战略目标。
,袁崇焕复辽战略战术的基本思想列举如下。
宁远、宁锦战役的共同特点都是明军凭坚城用大炮防守成功的,由于佩备了较为先进的火器,使得后金军在攻城中蒙受的损失超出了后金所能承受的范围,只得被迫放弃攻坚城。
那么光凭有先进火器和良好组织就能守住坚城吗?当然不是,后金军完全可以将坚城一围,围城打援,待城中粮草耗尽,坚城不攻自破。但问题在于,后金恰恰没有这种持续围城的能力。 这种能力是需要军队战斗力和后勤补给力同时达到要求,才可以实现,两者缺一不可。而后金缺的正是后勤补给力,这一项考验的是国家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