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大婚,英国记者全程跟踪报道(4)

2020-04-30 16:33 34257 移动版

  “天”“人”之际

  人群并没有给街上的卫兵带来太大麻烦,这显示出北京的一般民众特别和善,喜欢成人之美。

  清同治一朝(1862~1874年),慈禧太后、恭亲王奕訢联合执政,在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汉族大臣通力合作下,大乱(太平天国、英法联军入侵)之后求大治,中国的近代化建设初现端倪,国力有所恢复,民心稍稍聚拢,史称“同治中兴”。

  同治《大婚典礼红档》(现收藏于北京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详细地记录了1872年秋天这次婚典的程序和各种礼节。而与宫廷档案较为程式化的记录相比,“洋鬼子”辛普森的现场直击,活龙活现地留下了那个年代的国家大典举行时,“天子脚下”各色人等之众生相:

  这条街上的一名卫兵的所作所为,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少见的、阐释中国人性格的例子。这人负责街边胡同的隔离警戒。拥挤的人群让他很烦,他大声向人群喊话,命令他们保持安静,因为声嘶力竭,他的嗓音变得嘶哑。最后,他请求大家不要再折磨他了。这产生了效果,后来人群并没有给他带来太大的麻烦。在我看来,这显示出北京的一般民众特别和善,喜欢成人之美。

  还有另外一番场面:骑马的官员成队地经过,他们看到我们对面街道上的一位士兵正在打瞌睡,十多个官员立刻叫嚷起来,声音震耳欲聋。那个可怜的家伙,可能只是想吸口大烟,却当场遭到殴打。如果这些官员发现了我们,我们将遭受怎样的命运,我真的不知道。这一切以及突然闯进来吸大烟的旗人,打破了我们的安全感。

  但是,当检查街道保卫工作的官员查问站岗的旗人兵丁,是否所有的人都被阻挡不得观看时,辛普森听见士兵们回答说“没人敢偷看”,躲在屋里的他们忍不住暗地里笑了起来。

  接近半夜十二点,婚礼队伍终于出现了:

  白马、白旗,高大的伞、扇,在暗淡的光中,显得苍白、恐怖,因为层云遮住了月亮,好像它们也听到了任何人不得观看的命令。队伍中断了很长时间,接着大约有两百个灯笼经过,上面都写有汉字的“囍”。这是婚礼队伍中给人印象最深的部分。

  接下来果然是金节、全册、金印,然后就是皇帝的黄盖伞和皇后的凤舆,此刻皇后已经坐在凤舆里面了。

  凤舆旁边有个人手持燃香。有一种解释——故意打趣的解释——是,这是给皇后点烟的。这显然不可能,因为轿子四周都是封着的,而且皇后也身着新婚礼服,盖头蒙着头呢。实际上,这人是钦天监官员。这柱香刻有尺度,可以显示时间,他正在对行进队伍进行计时,以便可以“吉时”抵达皇宫,时间当然是事先就计算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