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大婚,英国记者全程跟踪报道(3)

2020-04-30 16:33 34257 移动版

  辛普森甚至听到许多人说,如此“质朴”的场景,还比不过低级官员的婚礼排场呢。辛普森还了解到,凤舆将一直停在皇后府邸前,直到她乘坐离开,这是中国婚礼一个重要部分,即通过公之于众,让婚姻拥有了合法性。当这支队伍返回时,金册、金节、金印会置于皇帝黄龙伞和凤舆之前,骑兵队则走在最后。

  不速之客

  同治大婚的正日是10月16日,而细心的辛普森得知:“更确切地说,钦天监官员选中的是15日到16日间的夜里。这是个月圆之夜。”“人们说队伍约在15日午夜十二点离开皇后府邸,这样可以在清晨两点之前到达皇宫,过了这个时间将会是不吉利的。”

  各国驻北京使馆里,许多人在讨论着如何能看到迎娶皇后。但人们都清楚,这将是一件极不容易的事,因为清廷已照会各国使馆,要求每位公使约束自己的国民,不要在10月15日或16日外出观看结婚队伍。辛普森观察到了一种特别的防范措施:

  沿着整个新铺垫的黄道——它有两三英里长——我们已注意到,通向这条路的每一个街巷口都设置了障碍。竹子搭就的架子,加上帘子,遮挡住任何观看的可能。经向人打听得知,那些负责此事的人——礼部官员——就是为了让民众看不到大婚队伍。

  因为有“任务”在身,辛普森在友人帮助下,由一名中国妇女作为向导,进入婚礼队伍途经的某条胡同转角的一个大烟馆。婚礼队伍将于晚上11点或是稍后从新皇后府邸出发,辛普森一行四人早在晚上9点左右就到达隐蔽的“观礼”地点。他们将窗户上的薄纸戳破,朝外面看去:

  月圆之夜,一切都看得一清二楚。街上树立着为数不多的灯笼,供照明之用。有许多士兵,或说是治安人员——因为他们身着同样的衣服——分散站立着,只是在那儿站着。所有店铺都关了张,街上显得有些冷清。这让人想起与巴黎公社(1871年)作战时巴黎的街道,当时所有的店铺和窗户都闭着,除了街上的士兵,一个人影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