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婚迎娶皇后,当然要置办皇后的妆奁即嫁妆。辛普森向好奇的英国读者报告:
婚礼前约一个星期,每天早晨沿着这条路都有行进的队伍……有人解释说它们都是全国各地所进敬奉的礼物,所有物品都送至皇后将要居住的宫中。……每天拂晓后,出现了长长的抬运物品的队伍,负责的官员以及士兵等,身着有白点的红色衣服。这些婚礼物品种类繁多,……它们都由黄色和红色丝绸扎系,分别代表着“皇帝”和“婚礼”。
每天早晨,成群的北京人都出来看皇帝布置房间的物品,整个路上从头到尾两边都是人。有天早晨,所抬物品特别贵重,因此整个队伍在天亮之前就已行动,没赶上瞧热闹的人未免大失所望。据说,这是为了防止发生抢夺事件。
来看热闹的人,很多是为了看抬物品的轿夫们的表演:他们训练有素,将轿子抬得极其平稳,将盛水的瓶子置于轿子上,能做到在行进中水一点儿也不洒落。
辛普森特别记述了15日,也就是大婚的头一天,皇家向新娘阿鲁特氏送金册、金节、金印的场面:
下午四点左右,抬着皇后凤舆的队伍从皇宫出发,由一位蒙古王爷和数位蒙古大臣带队,身着盛装。这位蒙古王爷,手捧御用朝珠,那是皇帝至高权力的象征,如同皇帝亲往一样神圣,是最尊贵的礼节。
整支队伍的前面,有三十匹配有金黄色鞍鞯的白马,队伍主体则由众多旗帜和各种不同颜色的三重伞盖组成。伞上绣有龙凤图案,高竿之上有圆形、方形和心形的扇子,还有一种红竿子顶端是“金瓜”。皇帝的三重黄龙伞走在后面,再接着是凤舆——黄色丝绸的围帘,金色皇冠状的轿顶装饰着龙和凤,并没有用珍珠和黄金,装饰极其质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