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京沦陷期间,明妮·魏特琳的身份是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教育系主任兼教务主任。这是一所教会学校,位于安全区范围内,相对比较安全。魏特琳冒着生命危险挺身而出,让大批的妇女和儿童进入她所在的校园,帮助她们躲过劫掠。
魏特琳冒着生命危险挺身而出,让大批的妇女和儿童进入她所在的校园,帮助她们躲过劫掠。 事隔七十多年,翻阅魏特琳写于南京沦陷期间的日记,当时的情景仿佛就在眼前。魏特琳在日记中提到了一批帮助其他“书娟”们逃过日军强暴的“妓女”。
那是1937年12月24日、圣诞节的前一天,魏特琳被叫到办公室,与日本某师团的一名高级军事顾问会晤。对方要求魏特琳从1万名难民中挑选出100名 妓女,他们认为,如果为日本兵安排一个合法的去处,这些士兵就不会再骚扰无辜的良家妇女了。当天的结果是,对方最终挑走了21名妇女
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电影《金陵十三钗》中的“书娟”们。不过,这些被挑走的“妓女”,起到的作用有限,真实的“书娟”们,并没有电影里那么幸运。魏特琳的日记中记载, 日军占领南京后掳掠强奸妇女,连幼女都不放过。
1937南京血泪:金陵女大沦为日寇发泄兽欲之地!
1937年12月13日,一个人类史上黑色的日子,日本侵略军攻陷了南京,开始对手无寸铁的百姓和已经放下武器的中国军人开始了野蛮的杀戮、抢掠,女性在这期间遭受了骇人听闻的性暴力,蒙受了巨大的战争苦难,这些已经永远地铭刻在历史上了。 但人们是否知道:在1937年的血色冬天,南京女性的真实感受?她们是否就像等待宰割的羔羊?在无情的战争机器碾来之时,有没有哪怕是最微弱的抗争?值得庆幸的是,在留下的有关南京大屠杀的历史性文字记录中,有两位了不起的女性--美国的魏特琳教授和中国的程瑞芳--用日记记录下在女性曾经面对的最野蛮暴力侵害,以及她们对生命的感悟,她们的战争观和民族观,也记下在这一期间聚集于金女大难民所的女性们曾经如何互救于自救。
“今天,世上所有的罪行都可以在这座城市里找到。”明妮.魏特琳的日记凝重得令人窒息。魏特琳,金陵女子大学教务长,中文名字叫华群,人们习惯叫她“华小姐”。
在日军逼近南京的危险日子里,美国大使馆曾多次要求美国的侨民撤出南京这个危如累卵的城市。甚至在南京沦陷前夜、即将关闭南京城门的12月9日,美国大使馆剩余外交官都将撤退到美国“帕奈号”军舰上,准备留守金女大校园的华群仍坚持不离开金女大(美国大使馆于无奈之余给魏特琳等人留下了一旦准备撤离时可以用来翻越城墙的绳索)。
她说:“当人们最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却离开,在我看来这是丢掉一次需要我们服务的绝佳机会。当然,我们应该自己承担留下的风险。”一方面,她难以割舍服务了18年的金陵女子大学:“就像在危险中,男人们不应该弃船而去,女人们不应丢弃她们的孩子一样。”除了要守护自己的校园,她还准备负起另一个更重要的使命。
早在1937年11月17日,魏特琳就致信美国驻华大使馆,建议在南京城内设立一个“安全区”,以收容那些无法撤离南京的难民。她在信中说:“无论从地理位置或建筑物的牢固性来说,金陵女子大学作为难民收容所是再合适不过的了。”显然,她早已将救助难民当作自己义不容辞的职责。在四次拒绝美国大使馆要求撤离南京的要求后,她甚至庆幸美国大使馆没有和英国大使馆一样,强行要求所有的妇女撤离,虽然是女性,她不希望政府将自己视为需要保护的弱者。她的日记中记下一个富有深意的细节--在这个特殊的时刻,“我的好朋友程夫人让人为我做了一件中国服装,今天我穿了……”华群说,也许在某个时候她可能需要它,她要做好准备。在最关键的时刻,她愿与中国人患难与共。
下一篇:荒淫变态纳粹女魔头漂亮女囚就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