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坦言只有两人能代替他:一个是毛主席,另一个是谁?

2020-04-30 14:47 35977 移动版

  1933年7月18日,蒋介石在江西庐山开办的军官训练团正式开班,蒋介石任团长,陈诚为副团长。该团还聘请了以赛克特为首的德国军事顾问团为指导,并请意大利、美国的军事人员做教官。

  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时,庐山军官训练团共训练军官2.5万余人。

  一天,蒋介石在庐山同几位国民党军的高级将领一起聊天。其中,陆军上将刘建绪问蒋介石:“委员长百年之后,谁能代替你?”

  蒋答:“能代替我的人已被我枪毙了。”随即,蒋又补充一句:“不,能代替我的人还有一个活着的。”

  蒋介石说还活着的,自然是他日后一生的劲敌毛泽东,当时,他们已经较量了多年,蒋曾发令悬赏二十万大洋,买毛泽东的人头。

  而能代替他却已经被他枪毙了的,大家都明月,就是邓演达。

  邓演达是我国著名政治家、军事家、中国农工民主党创始人。他是著名的国民党左派,北伐时曾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政治部主任。

  邓演达曾任黄埔军校教练部代理部长兼学生总队长、黄埔军校教育长,在黄埔军校中实力仅次于蒋介石。且邓演达是孙中山的忠实信徒,在国民党中有着很高的威望,是蒋介石当时最强有力的政治对手。

  由于邓演达忠实遵循中山遗教,认真执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在1927年3月10日召开的国民党二届三中全会全会上,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中央政治委员会委员、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团成员和中央农民部部长,并任中央军事委员会总政治部主任等职。

  1927年6月30日,邓演达鉴于革命形势逆转,又感到无力挽回狂澜,就怀着沉痛的心情,决心出走。

  临走前,他给国民党中央委员写了一封告别信。信中说:“我以为总理的三民主义是我们革命的张本,照着总理的三民主义去做,必然可以得到大多数民众——尤其是农工群众的拥护,可以完成革命。不幸到了今日,总理的三民主义受了不少的曲解和背叛……我因为这个,所以离开了目前的工作,而且希望我们党的领袖们反省”。信中最后说,“同志们,革命是我们的职业,三民主义的国民革命是我们的立场。同志们大家奋斗!我们一定在最近的将来和大家再见!”

  邓演达将信发出后,即化装为检查电线的工人,离开武汉,沿京汉线北上郑州,再转西安。在西安会合了由武汉回国的俄国顾问,经五原、榆林,越沙漠,到西伯利亚,最后抵达莫斯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