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明军,很多人会想到萨尔浒之战惨败的明军,想到倭寇横行却又无能为力,一触即溃的明军,很少人会想起这支军队曾经的骄傲与光荣!
明军曾是一支威震东亚,横扫草原,鲸吞辽东的铁血军团,一支能与强汉盛唐比美的强悍军团!在辽东以20万明军迫降以纳哈出为首的20万蒙古铁骑,进占辽东,在漠北草原捕鱼儿海大败北元主力,使北元皇子地保奴、嫔妃公主一百二十三人、官员三千余、人口七万七千多尽成明军的阶下囚,北元势力从此走向瓦解,永乐北征更让往日的战斗民族闻风丧胆,草原铁骑不战而逃,可想而知当时的明军是一支什么样的军队。
是什么让曾经的最强军事力量变得后来那般如此的不堪一击呢?什么样的土壤孕育出什么样民族,什么样的政治土壤孕育出什么样的军队与将领,什么样的将领就会带出什么样的军队。中后期的明朝不是没有优秀将才,可腐儒横行,党争不断的明朝显然容不下优秀的将帅,也难以孕育出大量优秀的军事人才,更没可能有多少战斗力强大的军队。
《明史》记录着这样的一位人物——“战膳房堡、朔州、登鹰巢、鸽子堂、龙门、万全右卫、东岭、孤山、土木、乾庄、岔道、张家堡、得胜堡、大沙滩,大小百十接,身被数十创,以少击众,未尝不大捷。擒部长数十人,斩馘无算,威名震边陲,为一时将帅冠。”被嘉靖帝称赞为“勇不过马芳”,被蒙古军尊称为“马太师”的明代镇守边陲的名将马芳,曾多次以少胜多力挫蒙古铁骑,但这样的人物依然逃不过因党争被诬陷被贬职的命运。
马芳,年少时随父母被蒙古骑兵掠到草原为奴,艰苦的生存环境把少年马芳磨练成顽强不屈,也让他熟知草原骑兵的特性与作战模式,同时草原生活也练就了少年马芳精湛的骑射本领,他将成为日后的一代名将!
公元1537年,马芳乘跟随阿勒坦到临近明朝边镇的大同外围狩猎的机会逃回明境,后得到大同总兵周尚文的赏识,马芳的军事生涯由此展开。
公元1550年,阿勒坦可汗带领大军直逼明境,马芳带领少数部队在怀柔遇上阿勒坦可汗带领的蒙古主力,马芳主动进攻,当场斩杀了阿勒坦一名部将,迫使蒙古军退却,马芳一战成名!
在同年的多场对决中,马芳均以寡敌众击退对手,马芳的军事才华得到了朝廷的高度赏识,由千户晋升为一品左都督,公元1555年,阿勒坦可汗再度率兵直入明境,几万明军与蒙古军对峙,但不敢进攻,马芳却不畏强敌,毅然率领手下两千精骑向蒙古军发起冲击,经过一场血战,蒙古军被迫北撤,此时的那几万明军还是在看热闹,可叹英雄永远是孤独的!
经过多次战败的阿勒坦可汗仍然不服输,公元1561年蒙古军再度向明朝发起进攻,各路明军依然纷纷退却,跟蒙古军对决的依然就只有马芳跟他的军队,这次蒙古军不是被逼退,而是真真正正的惨败,老对手阿勒坦可汗的计谋被马芳识破经过一昼夜血战,蒙古军死伤惨重,被明军一路追杀,这也是打遍草原无敌手的阿勒坦人生中的第一次惨败,经过之后的多场对决阿勒坦可汗终于服输了,明朝北境再度回复和平,马芳功不可没,他把“最佳的防守就是进攻”这句话发挥得淋漓尽致,他“先发制人”的作战理念让他在多次关键时刻打乱对手,战胜对手,当然,也跟他的个人能力,胆色和手下军队的战斗力是分不开的,马芳与手下明军的勇敢行为大大鼓励了同时期的整体明军士气,过去畏敌如虎的各路明军也开始敢于主动进攻来犯的蒙古军,敢于在野战中与对手决战,川剧《鱼鳞阵》、京剧《马芳困城》讲述的就是名将马芳的故事。
可惜中后期的明朝依旧是腐儒文官的天下,他们容不下一位战功显赫的战将,马芳这位多次拯救大明于危难的一代战将依旧逃脱不了被弹劾,被免职的命运,崇祯上吊前的那段话的确值得世人深思,实干兴国这话极具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