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第一代领袖努尔哈赤是一位集军事,政治与善于捕捉时机遇于一身的天才型人物,当然也有外力的诸多因素,他由无到有,由小到大,在他这位优秀的军事领袖带领下,渔猎民族的战斗潜能被发挥到极致,军事上多次大败明军,力挫蒙古,政治上让八旗子弟权贵与蒙古权贵通婚,收买蒙古权贵,大力招抚汉人人才,集各方力量为己所用,建立八旗制度,让军事力量得到最大限度的动员,使有限的人口发挥出最大的军事潜能,建立后金,为日后入主中原打下坚实的基础,他的一生可以用传奇来形容。
多尔衮,一位让清朝能入主中原的关键性人物,也是备受争议的人物,他同样有着父亲一样的军事,政治能力,同时也很会把握机遇,也很懂集各方力量为己所用,可以说,没有多尔衮就没有清朝二百多年的历程,可惜的是他终其一生也未能成为大清的皇帝。
多尔衮的军事生涯由16岁开始,那年他追随其兄皇太极参加了攻打蒙古察哈尔部的战争,之后历经多场重大战役的多尔衮很快成长为优秀的军事统帅,公元1643年皇太极突然去世,一场皇权之争似乎无可避免,支持多尔衮继位的呼声也一度高涨,郡王阿达礼、贝子硕讬力劝多尔衮自立为帝,以多尔衮当时的军事实力与声望要办到也不会是难事,但代价将会是大清内部的分裂与长期战乱,这样很容易给对手反攻的机会,更会导致根基未稳的新政权土崩瓦解,走向覆亡,新兴而又人丁相对单薄的满洲民族也可能会面临民族危机,为顾全大局多尔衮毅然诛杀了为首的支持者阿达礼、硕讬,与诸王、众贝勒、群臣一起推举福临即位,由于福临只有6岁,多尔衮成为政权的实际掌控者,短暂的危机顿时化解,矛头重新一致向外。
公元1644年,历经276年的大明帝国在内外交困下轰然倒下,一件偶然事件把本已投降李自成大顺农民军的镇守山海关的明总兵吴三桂推向义军的对立面,自知不敌对手的吴三桂两度请求清军出兵援助,机会终于到了,当农民军主力跟吴三桂军陷入鏖战之时,清军突然杀出重创农民军,农民军自此走向败亡,经过一系列的征战与政治攻势大清终于成为中原大地的主宰,多尔衮重用汉人,网罗贤才,抚恤贫民,轻徭薄赋等举措也成了大清能快速稳定统治的重要因素,但剃发易服等激进政策却存在很大争议,也引起过强烈的反抗,很多人为保护自己的传统而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这也是多尔衮人生中的一大污点,但在清的立场,多尔衮的功劳仅次于其父努尔哈赤,大清能成为中国268年的主宰,论功劳,多尔衮当仁不让!
说回清军,本来战斗力强大的清军又怎样会变成不堪一击,中看不中用的呢?这原因很多人都会知道,但还是简单的再说说吧,究其原因只有三点,一个是入关后由于清政府出于政治上的考虑,打压科技发展,长期推行极度保守的闭关锁国政策,使西方国家的先进不能为己所用,错过了时代的巨轮,武器上远远落后于西方列强。第二是利用扭曲的儒学愚民,大兴文字狱打压民间思想,民间言论,让国人变得愚昧无知,畏首畏尾,失去应有的民族精神与勇气,而这种社会氛围同样会影响到所有的军人,因为他们也是来自民间,就是上层的人物也会不知不觉受到影响,因为人总脱离不了社会。第三,生活方式的改变让清军的核心力量八旗军战斗力下降,腐化的生活让八旗军子弟失去应有的战斗力,最后成为社会的负累,腐败的官场文化更波及绿营军和后来的湘军,淮军等,自此所有清军基本失去战斗力,中国近代的黑暗时代,近代的屈辱史由此悄悄的拉开序幕。
还是那句,以史为鉴,共建未来,没有廉洁高效,没有强大军事力量保护的国家,根本谈不了未来,更谈不上发展,中国的强大有赖我们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