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6月底,国共全面内战不可遏止地爆发后,毛泽东给北线的晋察冀军区制定了一个三路四城计划,即夺取平汉、正太、同浦三条铁路线与保定、石家庄、太原、大同四个城市。
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与晋绥军区司令员贺龙是执行这一任务的两员大将。为完成此任务,他们决定在晋北战役后进攻大同,并调集两个战区全部主力共50个团10余万人,与当面之敌——蒋介石的华北地方部队约7万余人的傅作义部相比,兵力居于绝对优势。
如此空前规模的大兵团作战,在我当党战史上也尚属首次。稍前,粟裕在江苏北部指挥华中野战军七战七捷,仅以3万余人对付蒋介石嫡系李默庵所部12万人。
但聂荣臻、贺龙这两位后来的元帅,在这一战指挥中出现两次关键性错误,导致战役失败,不仅大同未攻下,集宁又失守,张家口处于傅作义部两面夹击之中。更为糟糕的是,晋察冀军区形势由此急剧恶化,西北野战军在战略上极为被动,蒋介石的头号嫡系胡宗南,不久得以率部毫无后顾之忧进兵延安,使中共中央和毛泽东陷入险境。
国军二级上将傅作义则再次显示了当年“涿州名将”的风采,采取围魏救赵之计,攻集宁,最终解除了大同之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