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肥原不说谎”
其实,土肥原“为国吃亏”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从陆军大学毕业,土肥原进入参谋本部的第二年,以陆军上尉的身份来华,他进入了日本驻北平的特务机关坂西公馆,在坂西机关工作过五年,从此成为日军中最有名的中国通之一。土肥原在北京潜心研究中国文化,他熟读《三国》《水浒》,会说多种方言。当时,日本人对陆军大学毕业的精英,有个形象的说法,叫“十年人事”,即只要不犯错误,一般十年内可升至大佐。但因为土肥原在日本参谋本部和中国大陆之间来回调动数次,在中国待的时间太长,影响了升迁,用了十五年,才达到这个职位,但他对此从无怨言。
此外,土肥原与人打交道时形象通常和蔼可亲,带有冈山人特殊的乡土气,甚至,在一些与之接触的中国政客中,也流传着“土肥原不说谎”的说法。
从为国家牺牲自己利益而毫无怨言这个角度,土肥原贤二可以算一个品格高尚的日本模范国民了。
然而,战后中国政府向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提交的战犯名单当中第一个就是土肥原。这样一个“克己奉公”的人,怎么成了万夫所指的战犯呢?
炸死张作霖,策划“九一八”事变
1928年3月,土肥原应聘出任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的顾问,他借助关东军的势力,巩固了张作霖在东北的地位。他希望张知恩图报,满足日本人对东北的领土要求。张作霖借直奉战争之际,占领了北京,控制了北洋政府。但张作霖虽出身绿林却颇明民族大义,一直力图摆脱日本人的控制。土肥原对他十分不满。1928年北伐军剑指北京,张作霖无奈中退回东北。此时,土肥原与河本大作等策划皇姑屯事件,炸死了张作霖。只是由于东北军方面应对得当,张学良出关继承奉系领袖地位,日军才没能立即占领东北。
1929年3月,因皇姑屯事件未能达到预期效果,被打入冷宫的土肥原转任高田第三十步兵联队联队长,失意地回到了日本,不久,他又等来了一个机会,1930年中国爆发了军阀混战。土肥原曾是阎锡山在陆大的同学,他回中国穿梭于军阀之间,拼凑了所谓“北洋派大同盟”,以对抗蒋介石和张学良。1930年被调任天津特务机关长,次年又调任沈阳特务机关长。此时,张学良的十一万东北军被调入关内。土肥原遂与关东军的少壮参谋石原莞尔、板垣征四郎,趁东北兵力空虚,策划了“九一八事变”,由他主持的土肥原特务机关是发动事变的中心。
上一篇:卢沟桥事变简介:点燃全面抗战烽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