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高肇甫娶妻生子。1953年,中央机关人员下放充实基层,高肇甫积极报名申请下放,总理非常高兴,亲自召见鼓励他说:“你做得很好,你是我的亲朋好友,应事事带头,下去后要依靠群众,团结群众,做好工作。”高肇甫激动得难于措词,只有热泪盈眶地握着总理的手说:“请总理放心!”总理笑着说:“以后不要老总理总理的,你我是兄弟是同志嘛。”就这样,高肇甫到了淄博矿务局,该局的档案室就是高肇甫带头建立起来的。
1961年7月总理来信邀请高肇甫全家去北京相聚。2008年,年近九旬的高肇甫回忆当年和总理相聚的情景,仍然记忆犹新:“总理不时夹菜递到孩子们的小嘴里。这是我们一生中最难得的午餐。离别时,总理想留下我小儿子,小儿子以为我们要走,便说‘俺不!俺不!’总理笑着说:‘他是地地道道的山东话!’”周总理还提议和高家人合影,并站在全家五口人中间,两手分别扶着高肇甫大女儿和小儿子的肩膀,拍下了那张珍贵的照片。
临别时,周总理托高肇甫给师母带去燕窝,还给了他们咖啡和白糖等珍贵食品。高肇甫将总理的问候和礼物带给母亲时,老太太感动得泪湿前襟。
高家人一生的骄傲
1962年,周总理因惦记年迈体弱的师母,给高肇甫汇去100元人民币让他给母亲滋补身体。1963年高肇甫母亲病故,总理闻讯,立即令总理办公室来函,再次寄100元作为安葬补助。1976年,周总理病逝,高肇甫和妹妹高肇申接到邓大姐急电:按恩来遗嘱丧事从简的要求,谢绝一切亲友进京。于是,他们按乡俗在故宅堂屋里摆设七日祭坛,谨表对总理的悼念和缅怀之情。
高肇甫和家人一直没有回到北京,在山东过着普通人的生活。近日,沈阳晚报记者通过当年采访过高肇甫的淄博矿务局老通讯员韩秉祥,辗转联系上了高肇甫的小儿子高振国。接到记者的电话,高振国很激动,他没想到一百年过去了,沈阳人还在想着他们高家后人。
1979年,高肇甫和高肇申结伴进京前去拜望年事已高仍勤恳工作的邓颖超,邓颖超设家宴热情款待。同年,为纪念周恩来总理逝世3周年,姑姑高肇申还应邀赴沈阳东关模范学校参观、访问。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的邓颖超仍不忘高肇甫及家人的工作与生活情况,并通过组织向有关领导反映,为其加薪一级,并大修、调整了住房。1991年2月21日,邓颖超又让秘书写信,向高肇甫全家问候和祝福。
高肇甫的四个子女均在淄博矿务局工作,高振国告诉记者,当年周总理寄来的信件、照片还保存在母亲李玉英手中。2009年,高肇甫以90岁高龄离世,老人家一生因为和周总理的情谊而感到骄傲,这也是他们高氏家族的骄傲,他还特别感谢沈阳晚报,希望有机会能来到沈阳,参观东关模范小学的周恩来纪念馆,缅怀先人和周总理共同奋斗的岁月。
上一篇:1942年河南大旱灾饥民死者无数
下一篇:日本陆军总司令白川大将毙命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