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期间,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组织的同盟会,也先后以山东青岛、烟台和济南等地为重点,尤其在这些地方的中高等学校进行了组织大发展。当时考入山东高等学堂的高亦吾,被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思想所吸引,他如饥似渴地研读孙中山的着作和山东同盟会为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创办的先进报刊。在这些书刊、报纸和山东同盟会开展的一些革命活动的影响下,高亦吾很快加入了同盟会,由一个爱国忧时的进步青年,成为一名鼓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积极反清反帝的英勇斗士。
加入同盟会不久,他先后在高等学堂的同学中组织成立了“乐群学会”和“玫瑰花诗社”。在带领这两个学生组织进行反清反帝的活动中,他才思敏捷,出口成章,提笔成文,常以“中国的存亡”、“中国的革命”、“中国的命运”为题,写文做诗、与同学集会或走上街头演讲。
1909年8月,由于清朝政府的屈膝妥协,山东各界兴起的争取路矿权利斗争遭到失败,激起了各界特别是教育文化界的愤慨。高亦吾即以“乐群学会”和“玫瑰花诗社”的成员为骨干,发动组织领导了山东高等学堂学生的反清反帝斗争。他们脱下长衫,剪掉发辫,上街游行示威和集会演讲,轰动了整个济南。清朝政府密令通缉带头闹事者。高亦吾在几位同学帮助下,逃出了济南。
1909年末,高亦吾辗转来到东北奉天,在族兄的帮助下,被聘为正在筹建中的“奉天省官立东关模范两等小学校”的历史教员。转年秋天,年仅12岁的周恩来,由当时任铁岭税捐局主任的三伯父周贻谦从家乡淮安带到铁岭,在银冈书院读书,后转入东关模范学校。
周恩来对这位在光绪末年就敢于剪掉发辫,洋装革履,被人视为“怪物”的高老师非常尊重景仰,而高亦吾对这位气宇轩昂且胸怀壮志的少年也非常青睐。课下他常向周恩来慷慨激昂地讲述反清灭洋的革命道理;语气沉痛地诉说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悲壮之举,让周恩来听得义愤填膺、泪光盈盈……高先生并将邹容烈士19岁时写的《革命军》一书赠送给他,使其树立起坚定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信念。
辛亥革命爆发后,高亦吾率领教师、学子涌向长街游行示威,每走到路口、广场,他便带领师生振臂高呼:“鞑虏不除,民国不立,四万万炎黄子孙誓不罢休!”
在高先生影响下,周恩来返校后当众第一个剪掉发辫,发誓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1913年,周恩来南迁天津,入南开中学就读。师生临别之际,高先生寓意深远地为周恩来命字“翔宇”;周恩来则奋笔疾书:“同心努力,前程万里指日登!”署名“翔宇”,表示对“翔宇”的认可和对恩师的敬重。
上一篇:1942年河南大旱灾饥民死者无数
下一篇:日本陆军总司令白川大将毙命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