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却反对中央军委的意见,这不知道是他第几次公开和上头“唱反调”了,解放后,毛泽东主席一次接见粟裕大将,一语双关的问粟裕大将,你是苗族吗?粟裕很严肃的思考两秒,说报告主席,我是汉族。
粟裕和华中局几位领导,华中军区司令员张鼎丞、政治委员邓子恢、副司令员张爱萍、副政治委员谭震林一起回电中央,认为华中野战军在苏中与国军作战比出击淮南津浦线更为有利,苏中解放区建设多年,不能轻易放弃,华野在苏中一带作战,占天时地利人为之便。
图:华野一山出两虎(粟裕 陈毅)
粟裕不仅要在蒋介石的侧旁安睡,还要打大呼噜,走的时候还得给蒋介石两大耳刮子。
最后中央军委同意华中局的意见,粟裕大将只用了四十天就向中央证明了华中局的决定是正确的,虽然他们面对的是四倍于已的国军党精锐之师,但在苏中,天时地利人和都在粟裕大将和他的三万华野将士手中,他可以像外界宣布的那样,“蒋不打李(中原解放军李先念部),我不打蒋,蒋若打李,我必打蒋”
图:粟裕的华野对进行中的中原突围战进行摇相呼应
宣泰、如南、海安、李堡、丁林、邵伯、如黄路,华中野战军神出鬼没,每战放到现代军事史上都是教科书式的经典动作,李默庵不是草包,他上任伊始就让下属师以干部,好好研究自己的对手栗裕,日本人可是成立专门的研究小组研究栗的作战意图。 第一绥靖区也有如整编三十八师、整编四十九师这样的王牌全美式装备师,但仍然被华野打得昏头转向无法找北,到最后七战结果,他仍无法明白粟裕是如何做到短时候内如何把三万人的部队调配得如此威风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