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日本来说,发动侵朝侵华战争的一切准备已经就绪,唯一缺少的就是战争借口。这时候,正好朝鲜南部发生东学道农民起义,起义军打出了“逐灭夷倭”“灭尽权贵”口号,表示了反对外来侵略和封建统治的态度。朝鲜政府向清政府请求“遣兵代剿”。日本喜出望外,随即怂恿清政府出兵:“贵政府何不代韩戡乱……我政府必无他意”。李鸿章对日本“必无他意”信以为真,派出直隶总督叶志超带2000兵力开赴朝鲜。
日本诓骗清政府出兵成功,便立即于6月5日,正式成立战时大本营。大本营成立的同一天,一批日本海军即开赴汉城。叶志超部清军于12日全部到达牙山,日本一个旅团约7000人兵力利用“大演习”名义租用游船公司的轮船也进驻仁川,与清军形成对峙,其实力远超清军。
这时候,东学道农民起义事件已经平息,“平叛”的借口已不存在。清政府建议中日两国同时撤兵,朝鲜也希望日军撤出。日本不仅拒不撤兵,而且继续增兵,还进一步提出了改革朝鲜内政的主张,清政府认为这是干涉内政,表示反对。7月23日清晨,日本驻朝公使大鸟圭介以“改革内政”为由,率军攻入汉城王宫,驱逐国王,组成亲日的傀儡政府。7月25日,日本海军不宣而战,在仁川附近丰岛海面击沉中国运兵船“高升号”,约800名清军遇难。日本发动的侵朝、侵华战争就这样开始了。
8月1日,日本对中国宣战后,大本营迁到广岛,天皇以大元帅身份到广岛来统帅大本营,举国一致的战时指挥体制正式形成。“击中目标,讨伐中国”的情绪,弥漫全国。
历史事实证明,甲午战争是日本蓄谋已久,经过周密准备后发动的,绝不是偶然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