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谈发动“文革”原因:我的意见推行不(5)

2019-12-30 13:24 3796 移动版

  10月25日,毛泽东在会议上的讲话中,对刘少奇、邓小平仍然持保护态度,指出:“把对刘、邓的大字报贴到大街上去不好嘛!要允许犯错误,允许改,让红卫兵都看看《阿Q正传》。刘、邓两人是搞公开的,不是秘密的,要允许刘、邓革命。”

  然而,就在中央工作会议召开的同时,“中央文革小组”的阴谋家们却在私下策划着一系列的“打倒刘、邓”的阴谋勾当。 10月25日,毛泽东在听取会议汇报后,作了正式讲话。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原因,是以前过于信任人,在中央搞了一线、二线后,出了相当多的独立王国,我的意见在北京不能实行,推行不了。对于“文化大革命”运动的兴起,毛泽东说:“时间很短,来势很猛。我也没有料到,一张大字报一广播,就全国轰动了”。

  11月2日,中共中央组织部内突然贴出一大批批判刘少奇和邓小平的大字报。11月8日,聂元梓也在北京大学贴出了《邓小平是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的大字报,所列罪名,有大反个人崇拜,公开“鼓吹”在农村恢复单干,反对“文化大革命”,是彭真的后台之一,等等。

  “文化大革命”运动发展到如此地步,超过了所有人的预料。这时,邓小平已完全失去了工作和出席任何会议的权利,只能整天坐在家里看一些送来的文件。这些文件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内容上来说,都已不能和往日相比。对于未来的政治命运,邓小平采取等待的态度。这也只能是他在当时形势下可以采取的唯一选择了。

  实事求是地看,无论在长期的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对于邓小平一直是十分信任、十分欣赏、十分重用的。但在“大跃进”以后,邓小平与其他中央领导人一起,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坚决纠正“大跃进”所造成的严重恶果,坚决纠正在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上的“左”的错误,使毛泽东对于包括邓小平在内的中央第一线领导人开始产生不满。这种不满日益加深,并随着事态的发展而演变成为进行人事更替的决心。“文化大革命”初期,毛泽东在决定确立林彪为接班人的时候,还没有想彻底去掉邓小平,曾希望继续用邓小平,并希望邓小平能配合他在人事上的新选择。为此,毛泽东曾找邓小平谈了一次话。据邓小平后来回忆:“‘文革'开始的时候,主席找我谈话,要我跟林彪搞好关系,我答应了。但与林彪谈了一次就谈崩了。”林彪深知,毛泽东对邓小平的看法与对刘少奇的看法是不同的,不仅程度不同,而且性质也不同。这种不同,对于如何处理邓小平,是相当重要的。在林彪费尽心机打倒刘少奇以后,邓小平就成为林彪最大的心头之患。工于心计的林彪知道,要除掉邓小平,还必须不断加紧加重对邓小平的攻击和批判。与此同时,看到刘少奇、邓小平虽然受到批判,但还没有被彻底打倒,陈伯达、康生、江青等“中央文革小组”大员便联合林彪集团,策划于密室,企图掀起一场更大的波澜,欲置刘少奇、邓小平于死地。于是,一场由林彪、康生、陈伯达、江青精心策划的阴谋拉开了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