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前期所述,距甲午战争爆发尚有七年之久,日本参谋本部第二局长小川又次已向天皇提交《征讨清国策案》,对清国内部弊病及战力实情,有相当切实的调查与分析。其结论是:清国不堪一战,无资格做日本的“唇齿相依之国”;现今“乃豺狼世界”,不能“对如此国家动辄以宽仁相让”,相反,应赶在列强之前,“乘彼尚幼稚,断其四肢,伤其身体,使之不能活动”。
反观清廷高层对日本国力与战力的了解,则实有不可言说之痛。当日清廷最高决策层,可大致分为三个梯次:最顶端者,乃垂帘已久之慈禧太后与亲政日浅之光绪皇帝;其次者,乃帝党、清流魁首翁同龢与北洋领袖李鸿章;再次者,则系举足轻重之地方疆臣如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
上述诸人中,对日本情状了解最深者,莫过于李鸿章。早在1864年任江苏巡抚时,李氏即注意到了日本对中国的潜在威胁,曾致信恭亲王等人:日本正派遣宗室、大臣子弟出洋考察西学,已渐见成效,该国“距西国远而距中国近,我有以自立,则将附丽于我,窥伺西人之短;我无以自强,则将效尤于彼,分西人之利薮。”
上一篇:揭秘晚清李鸿章对内外两套面目内幕
下一篇:国军抗战时的真实兵力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