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枪手?抗日战争期间消灭一个鬼子需要消耗多少子弹(3)

2020-05-03 10:15 34409 移动版

  常德会战中,中国军消耗的子弹(步枪、机枪弹)达1700余万颗。若按国民政府当时公布的日军伤亡数据(“3万左右”),那么,约500多颗子弹才能击中一名日军;若按日军公布的数据(“减员万余”),则需1000余颗子弹才能击中一名日军。

  长沙会战至少250颗子弹才能击中一名日军

  1939年末,第一次长沙会战之赣北战场。根据第九战区前敌司令部报告,“消耗步、机枪子弹数:步枪弹989220颗、轻机弹725931颗,重机弹920630颗、手枪弹20214颗。敌军伤亡数:约10100名。”

  照此算来,约250颗子弹才能击中一名日军。不过,研究表明,这一报告中的日军伤亡数水分很大,这次战役自日军发起进攻开始,到日军从容主动撤退,战场主导权一直掌握在日方手里,应该不至于有伤亡日军万余人的战绩。

  滕县保卫战至少160颗子弹才能击中一名日军

  1938年,滕县保卫战。据第122师代师长王志远(师长王铭章殉国)的报告,一方面,共消耗步枪子弹12万余颗,机枪子弹2.7万余颗,大小快枪及手枪子弹1.7万余颗;另一方面,“击毙敌共约千余名”。

  这样算来,约需160颗子弹,才能击中一名日军。同样,关于日军伤亡,该报告水分也很大。攻击滕县的日军濑谷支队,也是后来台儿庄大战的主力日军,这个支队总数不过四千余人,若仅在滕县一战就被击毙“约千余名”,那么之后肯定没有实力继续进攻至台儿庄,更不可能成为台儿庄之战的日军主力。

  上面这三个例子,分属会战、战役、战斗三个层次。自战斗至会战,档案材料所显示的命中率,层层递减。之所以如此,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国军基层战斗单位的汇报,在毙伤敌军数据上,水分都比较大;上级单位统合数据后,若不设法挤出相应水分,甚至可能出现日军伤亡数目超出其总投入兵力的怪事。弹药消耗层层累加,日军伤亡层层挤水,射击命中数据自然层层递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