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当时正值战乱,邮路不通,直至抗战胜利后,这封家书才经由衡阳交通银行投递到已在屯溪交通银行任职的卢明璇的儿子卢达杰手中。之后,卢达杰又接到一位周姓同乡的来信,方才得知父亲寄出这封信不久,又离开福利市流落到柳州,后因身患疟疾,缺医无药,不幸病故,被周某等同乡安葬于柳州示范农场。
姚稚鲁和卢明璇都是普通的中国民众,他们的悲惨遭遇和生前留下的家书,成为控诉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罪行的铁证。可以肯定,命丧逃难路上的绝不止他们两人。据国民政府的调查,战时各省市难民及流离人民总数达9500多万人。抗战14年中,中国军民伤亡高达3500万人,其中江苏省伤亡就超过200万人。更多的中国人则是家园被毁,妻离子散。有家书为证。
日寇扰害,家人飘零,老母年近八旬,孑身故土,衣食费用如何取给,每一念及,心肠俱裂,真所谓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此种不幸时事不图于我辈亲见之也。(1940年7月2日王南陔致侄孙王华林)
传闻家庭巨变,房屋遭敌寇烧尽,人虽幸免于难,但衣物、器具悉付火中。思念及之,不禁泪下。我家何此不幸?本来生活艰难,已不堪其苦,今罹此种灾祸,日后怎能设想?况母亲已近花甲之年,年来又不断遭劫,其中痛苦,自可想见。(1941年9月7日钟敬之致弟弟钟敬又)
这样的家书还有很多,记录了侵华日军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巨大的身体牺牲、财产损失和心灵磨难,恕不能一一列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