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淞沪抗战爆发,时任第19路军副总指挥蔡廷锴将军讲出这句发自中华儿女们灵魂深处的怒吼。
当下,正值纪念八一三淞沪会战之际,有些读者或许会疑问淞沪抗战和淞沪会战有什么区别?又有什么相通共同之处?
淞沪抗战,又称“一·二八”事变(1932年1月28日~3月3日),中国军队抗击侵华日军进犯上海的作战,为了纪念这场战争,上海还有一条一二八纪念路。淞沪会战(1937年8月13日—1937年11月12日),也称之八一三淞沪会战,也是一场中国军队抗击侵华日军进犯上海的作战,是中日双方在抗日战争中的第一场大型会战,也是整个中日战争中进行的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那么,我们不妨来浅谈一下这两次作战。
一·二八淞沪抗战
淞沪抗战发生在1932年,当时九·一八事变刚刚发生不久,日本政府为了转移国际视线,并压迫南京国民政府屈服,在上海不断寻衅挑起事端。1月28日晚,日本海军陆战队以所谓“日僧被殴事件”为借口,突然向闸北的国民党第19路军发起了攻击,随后又进攻江湾和吴淞。19路军在军长蔡廷锴、总指挥蒋光鼐的率领下,奋起抵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