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石门的横面成梯形,前面薄,后面(也就是关扇部)厚,比例将近2∶1,这样石门的重量就集中在门轴处。石门上下门轴均为球状,这样减少了门轴的摩擦力和门的重量,推拉省力。这种设计非常科学,不仅关门时举重若轻,而且因重量的合理分布,使大石门更加牢固,难怪这个重达14吨的石门能不费多大力气就能打开。
揭开地宫的秘密
进入此门,才算真正进入了地宫。传说中的机关、暗器这里都没有,但难闻的气体却很浓,好在大家都戴着防毒面具。这是地宫的第一道石门,石门内是地宫的前殿,这是个长方形券顶石室,东西长26米,南北宽6米,高7.2米。地面铺砌当时江苏烧制的方形澄浆砖(当时的名砖,被称为“金砖”),地上有一层腐朽的黄松木板,与隧道地面一样,板上有车轮痕迹,后分析是下葬时为保护砖面而设。两壁以青石砌垒,顶部以石条起券。殿中没有陈设品。前殿后部(西端)有门,门也为石制,大小与第一道门相似。工作队员们又用“拐钉钥匙”打开此门。进入此门后是地宫的中殿,此殿与前殿高、宽相同,只是长了6米,也为石构。殿前部仍铺有一层木板,后部陈设有三套汉白玉石宝座,分属万历皇帝及两位皇后。宝座前有黄色琉璃五供,即一个香炉,两个烛台,两个花瓶;五供前各有一口青花云龙大瓷缸,缸里装有香油、铜瓢、灯芯,这就是当时所称的“长明灯”,亦称“万年灯”。长明灯是封建统治者的一种幻想,尽管把这高和直径均为70厘米的大瓷缸装满了灯油,但陵墓一封闭,没有氧气,灯自然熄灭,怎么能长明?发掘人员当时看到缸里还有很多灯油,因时间长久油已凝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