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永流传?谁让钻石成了爱情的信物?(3)

2020-06-28 09:15 37859 移动版

玛丽莲•梦露与钻石

  大众心目中,美丽的电影明星无疑是“浪漫”二字最好的代言,银幕上,英俊的男主角托着钻戒向她们求婚,银幕下,她们被各式各样的钻石包围,此情此景怎能不让观众艳羡?

  N. W. Ayer广告公司的备忘录中写道:“哪怕是杂货铺老板的妻子,或者机修工的女儿,看到舞台和银幕上的明星,和政治领袖的妻子们佩戴着钻石时,也会说‘她有的,我也想要’。”

  除了抓住电影明星这个活广告,增加人们的认知度,戴比尔斯“钻戒神话”的另一个宣传重点,是将它们和“皇室”联系在一起,用以向大众强调钻戒作为订婚信物的传统性和神圣性。

  其实,这种宣传是有历史依据的。1477年,奥地利大公马克西米立安送给他的未婚妻,勃艮第公主玛丽一枚“M”形镶有扁平钻石的戒指作为订婚信物,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枚订婚钻戒(遗憾的是,玛丽结婚不到4个月就去世了)。

  1518年,亨利八世的女儿玛丽公主被许配给法国皇太子,订婚礼物是一枚镶钻金指环。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小的订婚戒指,因为当时玛丽公主只有两岁,而法国皇太子还是个婴儿。

  可问题在于,欧洲王室之间的通婚实在频繁,而每次婚姻中牵扯到的礼品花样繁多,不胜枚举,钻石戒指并没有什么不可动摇的“法定”地位。

  事实上,情况可能恰恰相反,直到18世纪“明亮式切割”发明,才将钻石的璀璨光芒全部展现出来,在那之前,钻石一直都是宝石圈里的丑小鸭。

  因为钻石的硬度惊人,难于加工,而绝大部分天然钻石又毫无装饰性可言,其价值、地位和影响力自然很难与红宝石、蓝宝石、祖母绿等抗衡。

  好在过于古老的历史并没有多少人真的在乎,N. W. Ayer公司想出了一份用英国皇室当噱头的策划案,把英国钻石业的发达归因于“女王夫妇对钻石的青睐超过其它珠宝”。

  不久之后,伊丽莎白女王前往南非几处钻石矿探访的消息便见诸报端,与其并列的是她接受了一颗来自奥本海默家族礼品钻石的报道。

  在向女性用户宣传“钻戒意味着爱情”观念的同时,戴比尔斯并没有忘记她们身边的男士——毕竟,男人才是真正付账的那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