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位道教女方丈吴诚真大师(2)

2019-04-25 17:49 5521 移动版

  身处风口浪尖

  就在半个月前的11月15日,雨雪双降武昌城。这种天气,对信奉“鬼神不走干路”的道教而言,最适宜铺陈法事。9点30分,一贯清幽的长春观鼓乐齐鸣。吴诚真身披红绿黄多色相间、八卦图缀于胸前背后的锦绣道袍,头戴金冠。她在两列道童仪仗的簇拥下,来到长春观山门前接听奏章文疏,然后移步新落成并开光的王母殿,正式升座为方丈,统领十方丛林。至此,有1800年历史的中国本土宗教,诞生首位女性方丈。

  “方丈”的称呼最早就起源于道教,后被佛教借用。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住持”,也不是每个宫观都有,甚至有的地区仅有一人或者空缺。按照教规,方丈须受足初真、中极、天仙三坛大戒,接过“方丈法”,得到十方丛林道众的拥戴。目前,健在的道教方丈仅3位。

  她明显有些紧张。在一番寒暄后,她预备登台演说,离开座位的时候,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稿子,被邻座夺走:“这大场面,不要用稿子撒。”结果一开口,她便以“上午大家好”引得满场窃笑。

  吴诚真的发言不长,多年人大代表、政协常委的履历,使她似乎习惯了在公开场合“反复感谢各级领导”,省市区每一级都不疏漏,最后喊出“道教要为武汉市建设‘两型社会’做出贡献”的口号。

  熟悉她的人告诉我,“公开的仪式免不了沾染上世俗的形式”;不过私底下,“吴道长很纯粹,很正见”。她自己也不止一次地宣称:“很多时候,我是被推上了风口浪尖。”相较于现在拥有的政界和教界地位,她更愿意抛开一切,炼丹修仙。“最害怕别人叫我‘道教释永信’。事实上,长春观并没有过分的商业化迹象。”

  长春观是全真教龙门派创始人邱处机的道场,始建于元初。熟读《射雕英雄传》的人对邱不会陌生,他上承王重阳、马钰,下开尹志平、李志常;曾西觐成吉思汗,使中原百姓免遭屠戮。此地为道教中著名的“江南洞天福地”,被誉“仙真代出”。

  上世纪50年代,因修建武汉长江大桥,黄鹤楼上的吕祖阁被拆;后扩宽武珞路,灵官殿又被移除,宫观由五进殿宇缩为四进;文革10年,观内神像法器悉数遭毁。道友们认为,吴诚真最大的功绩在于:筹得巨资全面修缮宫观,重建山门、立起国内最大的财神殿、改造古肆一条街,令道教在武汉乃至湖北“香火旺盛,信众广博”。尘世俗家对长春观的最多非议也来源于此,认为道观大规模筹建“春之八景”,欲建成“长春观公园”,有“宗教搭台,旅游唱戏”之嫌。

  吴诚真对此一笑了之。她说武汉的旅游是“两菜一汤”:黄鹤楼、归元寺和东湖,“长春观连个点心都算不上”,“没有列入政府的旅游规划”。她敢于公开账目,任世人查验:“是有一家旅行社跟我们合作过,去年一年观里仅分得20万。20万在大兴土木之际,能算得了什么?”

  她乐于公开自己的收入,“观里的工资按进来的年数层层上涨。刚来的新人就是240块钱,我来了20几年,在长春观工资最高,370块钱,里面包括14块钱的医药费。”

  很多人眼里,仅“出门坐飞机”,“配有专职驾驶员”这两点,就很难与“月收入370元,仅略高过当地低保标准”联系到一起。

  她有武汉女人天生的那股子劲儿,即便遁入道门,还是能够隐隐然可见一斑。她几次当着我的面,证明自己的清苦。比如她会掀开办公桌上的搪瓷茶缸盖子,指向里面的残余豆渣,告诉我这是今天的早餐。比如她会撩起粗布缝制的道袍,露出里面穿着的两件毛衣,因年代久远,已有好几个破洞;在寒冷的武汉冬季,这就是她抵御烈风的全部装束。不过,无论是在掀杯盖还是在历数衣服上破洞的时候,她手腕上一枚细腻圆润的玉镯在灯光下总是那么显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