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堂里的毛主席遗体
1977年8月20日,位於天安门广场的纪念堂完工,毛的遗体及几罐浸泡在福尔马林里的内脏,被转运到纪念堂内。经过适应性处理後,遗体被移入水晶棺内。
毛的遗体保存在纪念堂地下室一间无菌、无尘、恒温的密室内。盛放毛主席遗体的水晶棺其实是一个水晶罩。当毛的遗体供瞻仰时,就用电动升降机将其从地下室升上来。遗体在水晶棺内采取气液相结合的保存方法,毛遗体的衣服里包著液体,只有面部处於气态环境中。瞻仰结束後,遗体降到地下室一个密闭的容器内。毛的颈部插了一根管子,以便向毛的遗体灌注福尔马林液。
每年毛的生日即12月26日後,毛的遗体都要停止瞻仰一段时间,作年度性的保护。这段期间,工作人员把毛的头部和双手也浸到液体中去,以补足水份。
人们大都以为纪念堂里只供奉著毛的遗体,殊不知还有另一位男性死者陪著毛。这位死者姓甚名谁无关紧要,重要的是他的年龄、体重、体型及死因,都同毛相近。除了不供人瞻仰,这位死者享受著与毛几乎一样的待遇。这位死者在生前,做梦也不会想到有幸为毛伴驾。凡是准备在毛遗体上施用的保存技术,都要先在这位伴驾身上施用,成功了再用於毛身上。每隔一段时间,就从毛和伴驾身上分别取下若干小颗粒,送到相关研究机构去,检查遗体组织结构的保存情况。
负责检验的科学家只知道小颗粒的编号,却不知道哪些取自毛身上,哪些取自伴驾身上。检验结果送给另一批科学家,由他们来解读,决定下一步的保存措施。
和毛主席遗体同在地下室的,除了那位伴驾,还有一具毛的蜡像。中国共**政治局决定永久保存毛主席遗体後,时任政治局常委的叶剑英,就指示北京工艺美术学院「制作一个毛主席的蜡像,要做得完全和真的一样,等以後必要的时候可以代用。」为此,两位研究员专程前往英国蜡像馆,学习蜡像制作。後来,他们的水平大大超过英国,制作的毛蜡像栩栩如生,看上去活像毛泽东本人。
毛主席遗体被运进纪念堂供瞻仰,至今已有23年。毛主席遗体的保存工作并未结束,只是转入了长期阶段。为此,专门成立了「毛主席纪念堂管理局」,由参加过遗体保护的组织学专家徐静出任局长。遗体保护的具体技术已逐渐规范,科研工作也在继续进行,每年年终还要举行学术讨论会。
遗体保存符合毛的意愿吗?
1976年,中国的国民经济已到了「崩溃的边缘」(中国共**11届6中全会决议语)。在这样严重的形势下,为了永久保存毛的遗体,居然还大兴土木建造毛的纪念堂,耗用了达到天文数字的老百姓的血汗钱。人们不禁要问,遗体永久保存符合毛泽东的个人意愿吗?
众所周知,1956年,毛曾带头在中国共**政治局关於遗体火化的决议上签了字。由於华国锋等人的一念之差,毛由带头赞成变成了带头违反。
其实,毛泽东对於身後事的看法相当豁达。1960年5月27日,他对英国的蒙哥马利元帅说:「人总是要死的,我也不会例外。我想我会怎么死呢?无非是这五种情况,一是有人用枪把我打死,二是飞机掉下来摔死,三是被火车撞死,四是游泳被淹死,五是害病被细菌杀死。我死了身体火化,骨灰丢到海里喂鱼。」
毛对其护士长吴旭君说得更加潇洒豁达。他说:「我在世时吃鱼较多。我死後把我火化,骨灰撒到长江里喂鱼。你就对鱼说:『鱼儿呀,毛泽东给你们赔不是来了。他生前吃了你们,现在你们吃他吧,你们吃肥了好去为人民服务。』这叫物质不灭定律。」
有理由认为,把遗体永久保存,并非毛对其身後事的本意。人们不禁要问,既然毛几次三番地交待死後要火化,那为什么还非要永久保存他的遗体呢?这不是对毛泽东人权的侵犯吗?在一个极权社会里,不但广大民众的人权横遭践踏,就连极权者本人的人权最终也得不到保障,这不能不说是毛泽东的一大悲剧。
毛主席遗体能永久保存吗?
毛泽东遗体的保存,至今已24年了。人们要问,毛的遗体能千秋万代保存下去吗?这个问题可以从政治和技术两个层面来探讨。
在政治层面上,我们不妨看一下列宁遗体的处境。近年来,列宁遗体的命运,在俄国掀起了一阵阵政治波澜。著名导演札赫罗夫於1989年就提出,应将列宁遗体异地安葬。此後,评论家卡里亚金在前苏联人民代表大会上说,列宁希望同自己的母亲一起安葬在彼得堡的沃尔科夫墓地。
1997年4月,在列宁诞生日前後,围绕著他遗体的问题又发生了激烈争论。民主派主张将遗体移出红常左派则强调列宁墓是克里姆林宫的一部份,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不得随意变动。现在,列宁墓周围经常有一些非参观者的人在走动,据说这是俄国共**的自愿者。他们轮流为列宁墓放哨,以防不测事件发生。
俄罗斯政府虽然没有正式表态,却来了个釜底抽薪:停止为护理列宁遗体拨款。现在,列宁墓实验室已改名为生物结构研究中心,完全是自费对遗体进行护理。该中心领导人表示,如果经济上维持不下去,可能不得不出卖防腐秘方来摆脱困境。但是,防腐秘方是国家级尖端科技产品,不可能轻易获得批准出售。
一句话,随著前苏联的土崩瓦解,其创始人列宁的遗体的命运,顺理成章地处在了在风雨飘摇之中。比起列宁的遗体来,毛泽东的遗体,到目前为止还是安稳的。
在技术层面上,也不妨回顾一下列宁遗体的保存。事实上,列宁去世才一个月,遗体便开始腐烂。著名的生物化学家兹巴尔斯基用独创的防腐液,暂时遏制住了腐烂。此後,腐烂仍一再发生。1930年、1934年、1938年列宁墓都曾长期关闭。官方说是「对列宁遗体进行护理」,但内行的人都知道,列宁遗体在腐烂。
在30年代的一次防腐处理中,列宁遗体三分之一的皮肤,全部毛发和双手的指骨都进行了置换,但是普通参观者是看不出破绽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宁遗体的保存经受了严峻考验。1941年6月底,盛放列宁遗体的水晶棺,在严密警卫下用火车运往丘明,放在一所中学的二楼会议厅内。由於不可能按要求保持低温,1943年底,遗体又开始腐烂。人们只能把遗体放到地下室,在其四周放上冰块。但这不能完全阻止腐烂,於是遗体的一条腿和部份左臂又被截去,并换上假肢。1945年战争结束,列宁遗体从丘明运回莫斯科。
1961年,列宁的遗体又开始腐烂。此时,为列宁遗体专职服务了近四十年的兹巴尔斯基教授已去世,他的接班人在遗体紧急防腐处理方面的经验不足,因而束手无策。於是,赫鲁晓夫同医务人员商定,把暂时未腐烂的头部同躯干分开。列宁的躯干被火化,而头部则被安装到人造躯干模型上。「手术」相当成功,参观者丝毫也没有察觉。
由此可见,可供瞻仰的遗体的永久保存,是一个巨大的科学难题,迄今还没有成熟的方法。为了遗体长久保存,在死後两小时就要进行解剖,取出内脏,用冲洗液把全身血管,包括最细微的小血管冲净,然後注入福尔马林和凝固剂。毛去世後,对毛的遗体最初只进行了一般性处理,血液没有及时放掉。以後再想按部就班去做,已经不可能了。这就给遗体的长期保存留下了难以克服的隐患。由此看来,毛主席遗体的保存可以说是「先天不足」。
毛的水晶棺虽说是密封的,但工作人员不时需要将手伸进去替毛的遗体整理衣服,因此难免有细菌渗入。加上遗体长期暴露在气态中,更会加速细菌的污染。据参加过毛主席遗体保存的全国政协常务委员朱培康透露,1999年,毛的遗体曾经差点腐败变质,纪念堂因此暂停开放。经过全力抢救及修补,毛主席遗体总算恢复了原来的模样。
毛主席遗体的保存,实质上是专家们同细菌和氧气的长期斗争。细菌和氧气无时无处不在,又无孔不入;而专家们只能处於被动防守的地位。套用句辩证法的术语,遗体的保存是相对的,而遗体的腐烂则是绝对的。因此,毛的遗体不可能千秋万代地保存下去,保存技术再先进再完善,也只是延缓遗体的腐败而已。朱培康认为,按照中国现有的技术,可以将毛的遗体保存5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