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广州后,他对陈济棠说,老蒋断难过民国二十五年这一关,非死即伤,如我们积聚力量,整军经武,举兵北上,可获全功,到时就能统一天下。
陈济棠居然深信不疑,决定举兵反蒋。
举兵之初,陈济棠下令布置神坛,规定官兵都要“歃血盟誓”。
神坛前一排长桌,焚香燃烛,桌上放着许多装了半杯鸡血的小酒杯。神坛左侧是象征蒋介石的一个草人。参加盟誓的官兵须在晚间赶到神坛前,侍卫先将每人用黑纱布遮住双眼,引至神坛前,行三鞠躬礼,然后揭开纱布。监誓员给各人发一张印好的誓词,各人在纸上签名后,站队立正,由监誓员带头宣读誓词。宣读完毕,各人将誓词交给监誓员,然后各饮鸡血酒,口中念念有词,依次走到神坛前,拿起木剑向“草人”连劈三剑,表示反蒋决心。
宣誓者离开前还要高呼“拥护陈总司令”等口号。
部队行将北上,陈济棠让翁半玄卜了一卦,卦中有“机不可失”四字,翁半玄说:“伯南公气运当阳,正是代替老蒋地位的最好机会。”这一下陈济棠信心大增,举兵直向江西、湖南。
哪知举兵不久,陈济棠耗费巨资、苦心经营的空军大队在蒋介石的收买下一齐飞往南昌,投奔南京政府。
乱了方寸的陈济棠又命翁半玄再卜一卦,卦象居然又出现“机不可失”,原来卦中的“机”字,不是时机成熟的“机”,而是飞机的“机”。
不久后,陈济棠倚之为心腹股肱的第一军军长余汉谋,经蒋介石收买,第一个通电拥蒋。师长李汉魂、邓龙光、缪培南、张达等有的通电辞职,有的不辞而别,蒋介石兵不血刃,只用一个半月时间就平息了“两广事变”。
陈济棠就此下野。
蒋介石拜别祖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