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第一次大捷,薛岳说日军:“为我各个击破,非独占领长沙之迷梦为我粉碎,反而取笑国际。”但是在日方的资料里,并不存在薛岳所说的“第一次长沙会战”。因为当时日本的战略目标是为了声援汪伪政权,战术目标是歼灭国民党主力部队。后来,国民党政府在长沙周边部署重兵,日军无法实现目标,只得主动撤退。冈村宁次后来对此总结说:“ (国民党军队)决心放弃长沙。但我军对之攻而不取,回师原防,敌则立即宣传业已反攻夺回长沙,且对其作战军、师颁发奖赏,竭力鼓舞其士气。”
对第二次大捷,就连蒋介石也不承认。这次所谓大捷,其实是国民党军队惨败。根据日本军方资料,国军遗弃尸体54000具,被俘4300人;日军战死1670人,战伤5184人。两组数据对比,可以看出谁吃亏更大。更大的问题是长沙失守了。虽然最后薛岳又夺回了失地,但是正如长沙失陷后当日,日军司令官阿南惟几在日记中所写,日军的的目标是打开通向重庆的道路,并非占领长沙,因此三天后日军就决定撤离长沙。薛岳却谎报战功,说长沙未被占领,国军始终未退出长沙,蒋介石见此报告,十分愤怒。
关于第三次长沙会战,国民党军方的认定歼敌人数与薛岳上报的歼敌人数,差距很大。薛岳上报发现敌军尸体56944具,另外焚化及重伤遍地都是。但是,就连一贯夸大战绩的国民党军令部,对此也看不下去,对薛岳的报告进行了修订,核算敌人总兵力约五万余,敌之伤亡损耗大约百分之六十五,那就是三万多人。而根据日方资料,这次战役,国民党军队战死28612人,日本军队战死1591人。
薛岳谎报战功,国民党军内对此十分清楚。后来代表中国政府代接受日本政府投降的徐永昌对此评价说:“由谎报一点看我国军人无耻,可谓达于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