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数抗战时最卖命的三支汉奸伪军

2020-03-26 14:22 35698 移动版

  在侵略与反侵略的民族战争中,向来都存在着一个特殊群体,他们作为被侵略国的国民,却倒向侵略者阵营,并为之效力,这类人通常被称为叛国者,而在中国,他们还有个专有的、更直接的名称——汉奸。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日本投降这长达14年的卫国战争中,侵略国日本先后在华扶植了伪满洲国、伪维新政府、汪伪国民政府等叛国伪政权,这些势力之下亦组织有诸如“皇协军”“华北治安军” “和平建国军”等名目众多的部队,好在如今对这些部队都有个共同的通称——伪军。一般而言,伪军中多属投机倒把、浑水摸鱼的“骑墙派”,不仅战斗力低下,而且也是军统或中共地下党重点策反的对象。不过有三支部队却是伪军中的例外,他们虽背景不同,驻地各异,但都在主观或客观上为日军效力颇多,可以说是为侵略者最卖命的三支汉奸部队。

  “黄卫军”军统与黄埔军人之耻

  建立于20世纪20年代的黄埔军校是国共两党名将的摇篮,抗战时期,有无数的黄埔军人冲锋在保家卫国最前线,如戴安澜、左权、谢晋元、孙明瑾等黄埔将领更是为抗战献出生命。或许因为涌现出太多英雄与烈士,导致曾经一度出现“黄埔生无一降敌”的传言。实际上黄埔生也并非铁板一块,尤其在民族危亡之际,不少黄埔出身的将领也走上变节附逆的歧途,成为黄埔败类。曾经活跃于武汉一带,为日军甚为卖命的“黄卫军”就是一支以原军统人员与黄埔将领组成的伪军。

  “黄卫军”的统帅熊剑东并非黄埔出身,诸多史料皆载其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笔者在士官学校名录上未查到此人,故存疑)。熊剑东早年在复兴社特务处(即后来的军统)处长戴笠手下任职,淞沪会战期间,戴笠杜月笙的帮助下成立“苏浙行动委员会别动队”,熊剑东出任淞沪特遣支队司令。上海沦陷后,别动队活动于苏浙皖一带打游击,并于1938年更名为忠义救国军。熊剑东先后出任常、嘉、太、昆、青、松6县游击司令。1939年3月,熊剑东在上海活动时被日军俘虏,随后变节投敌,并于1940年12月受命在武汉地区组织一支伪军部队。众所周知,日本为了使其侵略亚洲其他国家的行为“师出有名”,战争期间大肆鼓吹“大东亚共荣圈”“大黄种主义”等理论,附逆的熊剑东为迎合讨好日军,将自己的部队命名为“黄卫军”,并亲自撰文公告其义:“黄卫者,盖即保卫黄种民族之简义。今日国际之纵横捭阖,朝友暮敌。立国世界,既已无法孤独自保。唯有求之同气相通,同声相应之同一种族国家,互谋合作……”。

  “黄卫军”的建军宣言与日本侵略者保持高度一致,都高举“保卫黄种”的大旗,熊剑东甚至危言耸听地说 “如乃不明此义,自相残杀”,则“恐黄种两字将成为历史上之名词。世界将无有色人种之存在”云云。所言虽荒谬,但在日本侵略军听来却十分顺耳。冈村宁次于1941年4月向熊剑东补给800支三八式步枪, 20余挺轻机枪,以土匪、地痞、溃兵为基础组建的“黄卫军”正式挂牌成立,熊剑东自立为军长。该伪军建立时下辖3个团,1个特务营,由于人数不多,团以下不设营一级编制,直接由团管辖到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