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史上的今天:美国向日本广岛投下了原子弹(6)

2020-02-12 14:42 25755 移动版

  为何选择广岛和长崎?

  究竟该将原子弹投向哪些目标最为合适?美国总统杜鲁门专门责成美国军方成立了一个“临时委员会”负责此事。该委员会认为投弹目标具备下列条件最为理想:一是具有完整的军事设施,二是可有效显示原子弹杀伤破坏效果,对日本能起到巨大的震慑作用。

  美陆军部长“力保”京都

 

△1945年9月,一名日本士兵步行在广岛废墟上

  经过研究,“临时委员会”最后列出了京都、广岛和新瀉为合适的打击目标。其中京都最理想,它是日本的千年古都,而且是有着百万人口的工业城市,更重要的是其地形能使技术人员清楚地判断原子弹的效果。

  但陆军部长史汀生认为京都是日本的宗教和文化历史圣地,彻底毁掉它将使“日本人永远不会原谅美国。”他还非常气愤地跑到白宫要求杜鲁门总统亲自出面摆平此事。无奈之下,杜鲁门总统只好与“临时委员会”再三协商,最后决定把京都删去,另将小仓和长崎列入原子弹轰炸可供选择的打击目标。

  1945年8月6日,广岛遭遇了人类史上第一次核打击。

 

△研制原子弹的建议是爱因斯坦向美国政府提出的

  并非因为有了原子弹,才有了世界大战,恰相反,是因为世界大战的战火,才促使交战双方不约而同加紧研究原子弹,企图利用这种“决定性武器”打破战场平衡,取得世界的主宰权。原子弹是残酷的,但比原子弹更残酷的是战争本身,正是这场让全世界2/3人口卷入的大战,导致了数千万人的死亡,和十几亿、几十亿人的创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