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重庆大轰炸:躲避防空洞竟要买月票

2020-03-20 09:11 23807 移动版

  重庆大轰炸是指中国抗战期间,从1938年2月18日起至1943年8月23日,日军对战时中国陪都重庆进行的战略轰炸。据不完全统计,在此期间日军对重庆实施轰炸两百余次,出动9000多架次飞机,投弹11500枚以上。重庆死于轰炸者万人以上,万余幢房屋被毁,市区繁华地区大部被毁。

  日军对重庆实施的空袭,是世界军事史上最早的战略轰炸,其目的是企图通过制造大量平民伤亡,来瓦解抵抗者的士气。

  长达5年半的重庆大轰炸,给重庆人民带来了极为惨重的灾难。这场灾难固然是由日军的暴行所造成的,然而当时国民党政府的上下腐败,特别是防空部队的腐败,也大大加剧了重庆人民的灾难。

日机轰炸重庆

  地痞盗贼成了防空救护的“主力”

  1937年11月淞沪抗战中失利后,南京陷入危机,国民政府于11月20日开始迁都重庆。日军为了威逼中国政府早日投降,随即不断派出飞机远赴重庆进行轰炸。国民政府为加强重庆空中防务,成立了防空司令部,任命刘峙任重庆卫戍总司令兼防空司令。

  刘峙随即向军委会要求成立了专门的防空部队,下辖通讯队、防护大队、担架营、工程大队、机踏车排、警报台、对空联络哨、 情报传递哨等部门,直属防空司令部。其实,这些所谓的防空部队大部分是由原刘峙的卫戍部队顶替的,如通讯队就是由卫戍总司令部的通信连顶替,按月由通信连伪造名册领取双份军响。刘峙为了应付部下,规定通讯连长可多拿50元办公费,派在防空司令部工作的官兵每人每月有4元勤务津贴。而防空部队的担架营则由卫戍总部劳动总队的一个营组成。

  劳动总队以改造流氓地痞和盗贼为名,把当时重庆社会上一部分盗窃犯(还有一部分妓女)抓来,用铁链子拴着强迫劳动,而他们的劳动所得则被上层军官贪污分赃。当然被锁着干活的都是一些安分的犯人,甚至是一些政治嫌疑犯。至于那些真正的扒手窃贼,却被看守们私自放到街上继续偷窃,偷来的东西就交一部分给总队的官长分赃。

  防空司令部成立担架营时,从中挑选了一部分身体强壮的去当担架兵,规定由犯人自己连环担保。而实际上所选的都是些扒手惯贼,这些人平时穿着便衣或军服在街上进行偷窃,一有警报就到指定地点集合准备抬担架。靠这些扒手盗贼搞救护,救护的效果可想而知。

重庆一所学校被炸毁,两位女教师站在瓦砾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