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二十四年七月,刘备取得汉中战役的胜利,击败宿敌曹操,称汉中王。
同月,刘备封关羽为前将军,假节钺,关羽挥师北上,进攻曹魏的“国之巨防”襄阳,以及樊城。
襄樊战役爆发。
注意,“假节钺”代表该将领拥有战时先斩后奏的权力,这是一项极高的殊荣,也是君主命武将出征的另一种象征。
换句话说:关羽发动襄樊战役,是受到刘备的许可,所以,不存在关羽擅自发动战役一说。
关羽、刘备的动作,是有计划,有步骤的,是相互配合的。
那么面对“万人敌”的关羽,曹操派人去抵挡呢?
曹操派出了最得力的将领:宗室重将曹仁。
曹仁是曹操族弟,骁勇善战,是曹军的“救火队长。”曹操将他安排在关羽面前,是给关羽放了一颗铁钉。
曹仁是建安二十三年才到的荆州,又赶上了候音叛乱,他围剿叛乱,直到建安二十四年初才平定。
因此,曹仁的准备时间并不多,面对“乘利而进”的关羽,他难以正面抵挡。
曹仁便将主力收缩到汉水以北的樊城固守,因为这座城池是一位易守难攻的军事要塞,而命副将吕常守汉水南的襄阳。
关羽北进后,围困了襄阳,然后以水军隔断汉水,开始进攻樊城。
这个时候,我们要知道一件事:关羽之所以敢于不先攻克襄阳就跨过汉水进攻樊城,是因为关羽的水军十分厉害。整个襄樊战役期间,关羽的水军在汉水上所向披靡,曹军无人可挡。
曹仁孤军对关羽,没有胜算,但曹操却并不担心,为什么?因为在此之前,曹操就在曹仁背后安排了一支强大的机动兵团----就是于禁七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