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国军的军衔制

2020-06-21 15:07 37808 移动版

  中华民国国军军衔制度源起于清末新军,袁世凯肇建北洋六镇时即模仿普鲁士军制设立衔级。北洋政府将新军时代军官分为都统、参领、军校三等,各官等又分正副协3级的3等9级。图为清末陆军上等一级军衔

  1935年3月,颁布新的军衔等级表,把上将分为第一、第二两级,增设特级上将。整个军衔等级为六等十八级,一直沿用至抗战胜利

  将官:特级上将、一级上将、二级上将、中将、少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