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明朝朱元璋朱棣父子是怎样粉饰历史掩盖罪恶的(3)

2020-05-22 09:31 26021 移动版

  打天下时血腥杀戮倒还情有可原,毕竟自古未闻不杀而能取天下者!然而朱元璋坐了天下后反而变本加厉,更以血腥屠杀来维护自己的极端独夫政治。胡蓝之狱、空印案、郭桓案,四次有计划的谋杀;再加上持续十三年(洪武十七年至二十九年)之久的文字狱,洪武一朝被杀者达十几万人,“文臣亦多冤死,帝亦太忍矣哉!”对于这种非正常的杀戮,当时就有人提出异议,洪武二十五年(1392),太学生周敬心上书:“大戮官民,不分藏否。其中岂无忠臣烈士善人君子?於兹见陛下之薄德而任刑矣。”这完全是骇人听闻的人口灭绝。“村墟断炊烟,陇上无行人”,这是当时诗人笔下对大案开杀的惨状描写。明代史家谈迁评价说:“而当时死徙遍天下,一空印,一盗粮,祸至溢矣。”连朝鲜国王也对朱元璋的屠杀十分震惊,评论说:“忌英雄及功臣,指为蓝党、胡党,皆杀之,无乃不可乎!”

  朱元璋对自己的残暴独夫政治却毫无自知之明,认为是“胡元以宽失,朕收平中国,非猛不可”,并在御制大诰序里为自己屠杀找借口说:“抑前代污染而有此欤。然况由人心不古致使而然。”

  在《明太祖实录》里,帮闲的御用文人们则用朱元璋的“金口玉言”掩盖了胡蓝大狱牵连的无辜者,仅对这两位主角的“不轨”作了介绍:“朕自即位以来,累命儒臣历考旧章,上自朝廷下至臣庶,冠婚丧祭之仪服舍器用之制,各有等差,著为条格,俾知上下之分。而奸臣胡惟庸等擅作威福谋为不轨,僣用黄罗帐幔,饰以金龙凤文迩者;逆贼蓝玉越礼犯分,床帐护膝皆饰金龙,又铸金爵以为饮器,家奴至于数百,马坊廊房悉用九五间数,而苏州府民顾常亦用金造酒器饰以珠玉宝石,僣乱如此杀身亡家……”对郭桓案则轻描淡写一笔带过“户部侍郎郭桓坐盗官粮诛”。

  实际上,朱元璋杀人有时根本就是临时起意,想杀就杀,毫无征兆可言,如中书右丞相汪广洋已开始是被贬斥流放至海南,然而朱元璋后又突起杀机,下诏书赐死。而《明太祖实录》则巧妙粉饰为:“广洋得所赐书,益惭惧,遂自缢卒。”于是将老汪的被杀变成了畏罪自杀。

  在朱元璋宫廷中,宫女过着生不如死的生活,为了抑制宫女的正常生理需求,朱元璋竟然对宫女实行惨绝人寰的“幽闭”酷刑,明史学者王春瑜在《明清史事沉思录》中就引用了《耳谈》中的记载揭露了这一罪行:“传谓男子宫刑,妇人幽闭,皆不知幽闭之义。今得之,乃是于牝(阴户)去其筋,如制马、豕之类,使欲火消减。国初常用此,而女往往多死,故不可行也。”王春瑜对此痛斥说:“将人等同畜生处置,始作俑者其无后乎!”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主任的陈学霖在其编著的《明代人物与史料》里,点校了朱元璋身边“御卫大驾”的俞本的《纪事录》,该书揭露了朱元璋令人发指地屠杀宫廷内浣衣罪妇的内容:“上疑其通外,将妇女五千余人,俱剥皮贮草以示众,守门宦者如之。”朱元璋不仅生前屠杀妇女,死了也要祸害妇女,据《明史》记载:“太祖崩,宫人多从死者。”而且殉葬宫女的家属还美其名曰“太祖朝天女户”。两千多年前的孔子连造人俑殉葬的事都要大加谴责“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到了朱元璋时代公然用活人殉葬,这种文明大倒退是显而易见的。然而朱元璋此人却厚颜无耻声称:“我取天下,岂以女色为心!”把自己打扮成一个不好女色的正人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