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上海调查‘吴人’和‘越人’究竟是一个民族还是完全分属两个民族。之前在语言学界有观点认为他们同属一个民族,因为他们之间的语言能相互沟通。经研究发现,他们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民族。越人在七八千年前就在上海的松江发展。吴人要到3000年前才进入上海。越人各民族的身上有大量的M119突变。吴人则很少有,他们更多的是M7突变,那是从苗瑶语系分化出来的。当初南亚先民从云贵高贵西侧进入中国后,还有一支人群与汉藏民族分开了,他们沿着长江往下走,这个时候,他们DNA链上位点在M134的基础上发生了M7的突变。这个人群在洞庭一带形成了苗瑶语系。吴人就是苗瑶人东进和南下的汉人同化后形成的,所以他们遗传结构的变化多而复杂。
东南亚是一个民族分化中心。从目前来看,在此次“人类迁徙遗传地理图谱计划”中涉及关于中国人迁徙路径的研究已相当清楚,现在只需要做些收尾和补充工作。有研究发现,在2万多年前,澳泰语系形成的时候,就有一支部落沿着海岸线往上跑。几乎就没有留下沿途停滞的痕迹。他们一直跑到西辽河流域再停留下来。他们是‘阿尔泰’语系的核心。后来夷人上去了,华人也上去了,在那里进行了一次民族大融合。形成兴隆文化。这是目前发现的中国最早进入新石器文化的地方。之后那些‘阿尔泰’语系的先民又朝周边迁徙,往西分化成蒙古、突厥,往东进入朝鲜、日本,向北穿过白令海峡踏上美洲。
这个地区的DNA采样相对做得薄弱些。在这一次的遗传地理图谱计划中,这些都会加以完善。更多的重点将放在对东南亚的研究上。一些著名民族学家,商讨如何制定采样地点和路径,东南亚是个民族交汇领地,共有近2000个民族,世界上四分之一民族都在东南亚。由于非洲人很早就抵达了东南亚,在这里分化的时间也长,所以东南亚是一个民族分化中心。在那儿几乎一个岛就是一个民族,翻过一座山又是一个民族。研究应该先从老挝、缅甸入手,因为那里还有很古老的人群部落。从非洲迁徙来的黄种人先抵达缅甸,在那儿形成南亚语系。而目前关于南亚语系的采样很少,这方面的研究工作进行得很缓慢。这次人类迁徙遗传地理图谱计划的工作重点将会落在老挝、缅甸身上,毕竟,南亚先民是东亚人共同的祖先。这部分人群的遗传结构搞清楚了,将会对整个人类迁徙历史提供很大的贡献。
汉族源于中国北方的华夏部落,随着历史的变迁,这个民族的文化逐渐由北向南扩散到了中国南方。那么,究竟是大规模人口迁徙带动了汉文化的流动,还是汉文化自身在静止不动的人群间扩散?最新研究发现,答案就藏在11.6亿汉族人的基因里。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现代人类学研究中心:汉文化的扩散的确伴随着大规模人口迁徙,但这场由北向南的人口迁徙中,占主导地位的是男性。汉族是世界上最大的民族群体,其人数约占我国总人数的93%,占世界总人数的五分之一。汉族大约始于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8世纪居住于黄河流域中上游的华夏部落。后来随着历史的变迁,汉族人逐渐向南迁移,从黄河流域到长江流域、珠江流域直至台湾岛和海南岛。汉民族在迁移的过程中,北方移民与当地居民不断通婚,北方先进的文化不断向南方扩散,汉民族在交融中逐渐形成。
上一篇:乾隆皇帝扑朔迷离的身世之谜
下一篇:包公为什么脸是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