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拉屎用什么擦?看古人手中的“卫生纸”(2)

2020-06-26 11:22 37926 移动版

  至于中国人的“拭秽”工具,有史可查的,最早是在三国时代。

  唐代佛学著作《法苑珠林》记载:

  “吴时于建邺后园平地,获金像一躯。讨其本缘,谓是周初育王所造,镇于江府也。何以知然,自秦汉魏未有佛法南达,何得有像埋瘗于地。孙皓得之,素未有信,不甚尊重,置于厕处令执屏筹。”

  这里说到的“筹”,又称厕筹,就是当时人擦屁屁用的工具,细说起来,还是一桩“进口产品”。

  佛经《毗尼母经》里记载:

  “尔时世尊在王舍城,有一比丘,婆罗门种姓。净多污,上厕时以筹草刮下道,刮不已便伤破之,破已颜色不悦。诸比丘问言:‘汝何以颜色憔悴?’即答言:‘我上厕时恶此不净,用筹重刮,即自伤体,是故不乐。’”

  解释一下,就是释迦摩尼佛在王舍城的时候,一个僧人上厕所的时候,用草擦屁屁刮破了皮肤,弄得身体很难受。这时候,释迦摩尼就提了一些要求:

  “起止已竟,用筹净刮令净。若无筹不得壁上拭令净,不得厕板梁栿上拭令净,不得用石,不得用青草,土块、软木皮、软叶、奇木皆不得用;所应用者,木、竹、苇作筹。度量法,极长者一磔,短者四指。已用者不得振令污净者,不得着净筹中。是名上厕用厕筹法。”

  看这段话,里面有各种“不得用”,还规定了拿来做厕筹的材料、长度,要求用过的厕筹不得再用,也不能放在干净的厕筹中,堪称简易的厕所卫生条例。

  而这一套“上厕用厕筹法”穿入中国后,影响深远,记载也是不断。

  比如西晋的名士刘寔到以生活豪奢的高官石崇家做客,突然想上厕所,进了一个大屋,里面有挂着名贵纱帐的大床,又有两个婢女锦绣香囊,还以为误闯了主人的卧室,赶紧跑回去。

  不想石崇说那就是厕所,刘寔再回去,仔细一看,婢女手里锦囊里,包着的其实是厕筹。

  到了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更是奇葩,带着妻子周后穿僧衣、戴僧帽,诵经念佛不说,还要亲手为和尚削厕筹,怕伤到大和尚的尊臀,还要用脸刮一刮看木棍上有没有毛刺。

  木质的长条就是厕筹,使用时需拿在手里旋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