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南北朝梁武帝萧衍的故事(2)

2019-10-13 10:10 9054 移动版

  当时,萧衍明知侯景是想借用梁朝的军事力量达到割据河南的目的,却仍然答应接受侯景的投降,派大军支援。结果梁朝北伐军在寒山惨败,主帅贞阳侯萧渊明被俘;侯景战败,率八百残兵败将逃入梁朝的边境重镇寿阳。

  侯景的到来引起了梁朝有识之士的担忧,侍中何敬容断言:“(侯)景翻覆叛臣,终当乱国。”光禄大夫萧介上了一道表章,反对收留侯景。可萧衍非但没有听,反而任命侯景为南豫州牧,坐镇寿阳。

  如果说先前接受侯景投降可以理解为萧衍企图利用侯景的实力收复中原的话,那么接纳战败的侯景则是萧衍一生最大的败笔。一贯精明的萧衍为何出此下策,莫非老糊涂了?其实不然,萧衍依然非常睿智,看完萧介的表章后叹息道:“忠臣。”萧衍如果不认同萧介所说,就不会认为萧介是忠臣。既然认同,又为何执意接纳侯景呢?

  萧介表章中有一句话说得很尖刻,直指萧衍用心:“陛下不悔前祸。”侯景是什么样的人,阅人无数的萧衍看得非常透彻,他接纳侯景就是不想承认错误,而拒绝接纳侯景等于承认先前接受侯景投降是错误的决策,那么,寒山大败就属于萧衍战略层次上的失误,而非萧渊明等将领的过错。作为至高无上的皇帝、心高气傲的开国之君,这个人丢不起,自己打自己的脸更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