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如甲木·差点被扔掉的金面具
2010年,在距离札达县城100公里的门士乡故如甲木寺门前,僧人们偶然打开了一座深埋的古墓,用颤抖的双手从漆黑的墓穴里取出了一批像藏服一样花花绿绿的东西。当这批文物辗转进入考古学者的视野时,大家都不禁惊呼起来:丝织品!这是西藏第一次出土丝织品!而更为意外的发现是,其中一块丝织品上有汉隶“王侯”字样,背景上还有大量典型的汉代纹饰。
出于谨慎,考古学者尚不敢断定它们是否属于汉代遗存。由于这些发现的重要性,2011年的夏季,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和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的年轻学者们组建了一支考古队伍,对这批墓葬进行了第一次发掘。
在一座墓葬完全打开之前,谁也无法预料里面会有些什么,尤其是已经被寺院僧人们严重扰动后的墓穴,我们并没抱有太多的期望。所以,当一个藏族老乡从近4米深的石砌墓穴内捡起一片皱皱巴巴的彩色小方片时,我差点以为是大风吹进来的一张糖纸。拂去尘埃,竟然是一件小型的黄金面具!这件面具尺寸不大,约4厘米见方,面部用黑色和红色的颜料勾勒出五官以及牙齿和胡须,周边有一排小孔用以缝缀在其他软质材料上,在它被发现的位置周边还出土了一些琉璃珠饰,可能是与面具搭配使用的。
墓内还发现有几件较大的铜器、木器和铁器,尤其是那把一字格的铁剑,形制与中原汉地的铁剑非常接近。这再次印证了阿里地区在汉晋时期已经与中原地区产生了直接或者间接的文化联系。墓葬内还发现有不少碗口粗的木材,用以搭建石砌墓室的墓顶。经专家鉴定是三尖杉属,应该是来自于喜马拉雅山区较低海拔地区,也就是中印边境的河谷急剧下切地带。由于海拔高的原因,阿里上千公里的范围内很难见到高过膝盖的植物,这种木材因此也愈加显得珍贵。
实验室测年结果表明,这一处墓地建于距今1800年左右的东汉时期。人类学的研究成果也揭示,墓主人是一位35岁左右的男性。综合多种因素考虑,他很有可能是当地王侯级别的酋豪或者头人。
一系列的发现,让人不得不立刻联想到了曲踏墓地——一个与此年代接近的高级别墓葬。在那里,我看到了阿里地区首次出土的金面具。
上一篇:揭露历史人物“列宁”的名字之谜
下一篇:怪事连连的中国第一鬼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