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呀!这些资料在明初时就因为有人反对,后来都被烧毁了。”潘群感叹道。“明代中期开始,供职兵部的刘大夏就私自烧毁全部郑和资料,并因此成了保守派的代名词而被声讨了百年。”郑宽涛对记者道。
元代曾有十万海军,但元世祖忽必烈率十万海军攻打日本时,最后回来的只剩下3人。相反,郑和下东洋的船队只有 27000人。“不战而屈人之兵”,由此也可以看出,伟大的航海家郑和还是一位出色的外交家。
也正因郑和下过东洋,对其下西洋起了保障作用。从明帝国当时面临的形势来看,郑和必须先解决作为海防重点的日本这个后顾之忧后,才可以大举下西洋。
谜案2: 郑和为何下西洋
由于郑和出使东西洋各国的详细资料被烧毁,致使后人对郑和下西洋知之不详,对其下西洋的目的也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于是,流行于坊间的N个下西洋版本也就无从考证。
寻找建文帝?
当年,燕王朱棣高擎“靖难”旗帜攻入京都应天(即南京)金川门时,建文帝见大势已去。为了能顺利地化装潜逃,火焚皇后马氏与太子朱文奎以制造假象。
建文帝这一瞒天过海的高招为自己一时躲避追杀赢得了有利时机,但随后朱棣很快便从尸体手上的一枚戒指辨明了死者的身份。不过,精明的朱棣不但没有马上揭穿事实真相,反而借题发挥,特意发布诏告,向全国宣布建文帝已“阖宫自焚” 。此举目的就是能名正言顺地登上皇位。
建文帝是死于自焚?还是逃亡在外?这一历史悬案,在众多人的杜撰下,后来演变出建文帝流亡西南等不少版本,致使几百年来史学界始终争论不休。
上一篇:阿房宫千古之谜 么到底毁于什么
下一篇:杨贵妃死亡之谜:逃到日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