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下西洋六大未解之谜:中国此后为何闭关自守(41)

2019-11-08 17:31 3584 移动版

  而这还只是一部分,此外,对大量的外邦来朝贡者,论级行赏,数字极为可观,明成祖曾说:“朝廷取四夷,当怀之以恩。今后朝贡者,悉以品级赐赍,虽加厚不为过也(《永乐实录》卷一百一十九)。”

  其实说到底,终止下西洋的主要原因还是由于国力由盛而衰。

  统治者的短视

  毋庸置疑,明朝是我国航海业盛况空前的年代。据记载,永乐十九年明成祖迁都北京,来自30多个国家的1200 余名使臣随郑和船队来到了中国。中国的外交经济达到鼎盛,即便在唐朝也不多见。

  “有人说郑和下西洋既耗费财政,又浪费人力物力,实属得不偿失。这些人只看到了一点,而忽略了郑和下西洋的真正意义,它不仅促进了我国航海业的发展,也提升了手工业、冶炼技术、民间贸易的发展。”马光汝说。

  潘群教授形容说,“中国古代由盛而衰的分界线是郑和下西洋,历朝历代,郑和下西洋也代表着中国强盛的极点。同时它也是中国古代海洋文化和海外交通发展史的必然结果,这不是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

  然而,就在郑和去世后的五年时间里,中国不再派船队护送来访的使臣回国。1436年,爪哇国使臣在搭乘别国船队回国途中,不幸遭遇风浪,死了40多人。爪哇国王闻听异常愤怒,从此不再与中国来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