谜案4: 永乐十九年之谜
永乐十九年,在中国的航海史上是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一年,伟大的航海家郑和,率领船队开始了第六次,也是最重要的一次西洋之行。同样,永乐十九年也是“多事之秋”的一年,现存的许多史料中,大凡有记载郑和下西洋一事的,必有永乐十九年。那么,这一年究竟发生哪些重大变故呢?
郑和“中道取回”
据清初手抄本《针位篇》载:明永乐十九年(1421年)春,奉圣旨,郑和、杨敏、李恺等三人,率船队往占城、暹罗、满剌加、榜葛剌、锡兰、古里等番邦,周游三十六国,航程远及阿拉伯及东非沿岸诸国,至永乐二十三年(1425年 )……
当年随同郑和船队出海的还有一位重要的“证人”,此人叫马欢,是一位历史学家,专门负责记载航行。他的日记《瀛涯胜览》在郑和的最后一次航海之后,于宣德八年(1433年)出版。
根据马欢的记载,郑和船队离开北京6个月后到达满剌加。起初,中国人在此设立港口,采集来自美洛居——香料岛的香料。不久,满剌加发展为中国瓷器和印度纺织品的集散中心和印度洋贸易的主要中心之一。
种种史实表明,郑和及所率船队的的确确在永乐十九年这一年出海。然而,关于郑和第六次下西洋“中道取回”之说的谜局,也正是围绕这一年展开的。
上一篇:阿房宫千古之谜 么到底毁于什么
下一篇:杨贵妃死亡之谜:逃到日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