弧线
赖歇穷尽自己的生命来解答纳斯卡的秘密,在她生命的末期终于找到了她所认为最合适的答案。那些弧线是通过把线的一头固定住,另一端像用圆规画图一样在地上旋转,就能画出每一条弧线。赖歇的研究还表明,古代纳斯卡人会事先在约1.8米的小块地皮上设计图案。她在几片较大图案的旁边发现了这些泥土草稿,设计者们在小型草稿上确定弧线、中心点和辐射线的适当比例后,再作适当的放大。
赖歇一生的核心就是那片静止不动的沙漠和它的居民。逐渐地,这个身着简朴的棉质衣服、脚穿橡胶拖鞋,瘦削而结实的女性成了秘鲁的英雄,纳斯卡全镇庆祝她的生日,并以她的名字命名了一所学校和一条街道。直到20世纪80年代,这位老太太在临终前,依然念念不忘纳斯卡的秘密……尽管赖歇论证详细,但是,她那些关于巨型线条是如何刻制出来的解释并未得到普遍接受。赖歇理论中一个致命的问题,就是无法解释那些不规则图案是如何制作的?比如那只巨大的蜘蛛和那个神奇的牧羊人。很显然,蜘蛛和牧羊人的图案不是古纳斯卡人随意或者是无意中在广阔的地面上绘制出来的,而肯定是先有了设计蓝图,然后再制作出来。但是,我们的疑问又一次回到了前面,古纳斯卡人是怎样将图纸上的样子放大到10000平方米甚至更大的土地上的呢?他们又是怎样在施工过程中保证图案不至于变形或走样呢?要知道,人们在地面上是根本无法辨认出这些线条的形状的!
猜想
也许,我们忽略了一个最简单的假设:那就是古纳斯卡人很有可能在地面上人工建立一座宏伟的高台,来监督制造巨大的纳斯卡线条!
在纳斯卡不远的地方,矗立着一些金字塔,它们是玛雅人的杰作,那么,古纳斯卡人是否也建筑了金字塔式的指挥塔,用来监督制作巨大的线条呢,而随着时间的流逝,纳斯卡高原上的指挥塔逐渐消失,最后,只剩下那些谜一样的线条呢?
但是,修建如此之高的瞭望台,不仅令人难以想象,更重要的是,建筑此高台所需的材料从何而来呢?2000年前的纳斯卡地区干旱少雨,不可能有茂密的树木生长,高台也就不可能用木头来制造;而假如用土,那么,这里地表是以砾石为主,仅有少量的沙土,根本没有足够的泥土来修建如此之高的高台;假如用岩石,我们今天为何在纳斯卡地区没有发现取材用的大规模采石场呢?
看来,在地面上建造高台的说法,似乎也是站不住脚的。
今天,纳斯卡线条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参观,而要想欣赏到线条的全貌,就必须乘坐当地提供的一种轻型飞机。在众多的游客当中,不乏对未知事物持有浓厚兴趣的探索者。伍的曼就是这样的人。他不仅是美国佛罗里达航空公司的总裁,还是国际探险协会的会员。纳斯卡条当他乘坐飞机飞过纳斯卡上空时,灵光突然出现在他脑中,古代纳斯卡人是否乘坐一种飞行器来监督制作出线条的呢?
更多的证据使伍的曼相信自己的结论:纳斯卡人在秘鲁山区的后代印加人至今还流传着会飞的物体的传说,而且,许多纳斯卡陶器和织物的残片上都饰有飞行的图案,包括气球风筝和鸟一样的飞人。
兴奋不已的伍的曼开始采用一种实验性考古方法来证明自己大胆的假设。他决定仿照古纳斯卡人制造一个热气球,并将其命名为“兀鹫一号”,这是安第斯山一种高飞的巨鸟。为了令人信服,伍的曼清楚,制造兀鹫一号的材料,必须尽可能接近古纳斯卡人所用的材料,而气球的样式则与纳斯卡陶器上的飞行图案一样。
1976年11月,26米高的兀鹫一号终于完工。人们在地面上建起一个炉灶,以生产出足够的热气灌入气球。几天后的凌晨5点半,伍的曼和一名热气球飞行冠军乘坐它飞上天空,在短短几秒钟的时间里,他们在沙漠上迅速攀升了122米。
地面上一阵欢呼,实验成功了,古代纳斯卡人的确可以乘坐热气球飞上空中,但是,接下来的事情却令人沮丧,因为气球只在空中停留了短短的三分钟,这短短的三分钟,对于修建庞大的纳斯卡线条相比,显然是远远不够用的。
关于纳斯卡线条是如何制造的?人们的探索似乎已经走到了尽头。问题的答案或许就在这些神奇的线条后面,可它已经流失在时光之中了。
但是,人类探索的热情依然没有止步。
上一篇:让人面红耳赤11个事实
下一篇:双鱼玉佩与彭加木失踪事件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