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大厦破纪录背后的诸多高新技术

2020-06-15 15:32 33839 移动版

  117大厦破纪录

  2015年9月8日早晨,记者站在天津滨海高新区津静公路上仰望天空,117大厦像一把利剑直插云霄。“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这原本是古代诗人瑰丽的想象,如今,中建三局再次将这美丽的诗文变为现实。

  “这座中国京津地区的全新地标拥有强大的智慧内核”,中建三局117大厦项目执行总经理侯玉杰向记者介绍,从2008年至今,七年磨一剑,117大厦项目累计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5项、国家发明专利10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项、省部级及以上科技示范工程4项、省部级及以上QC小组8个,十余项科技成果经鉴定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或先进水平。一项项让人叹为观止的中国和世界之最,完美诠释了“中国结构第一高楼”的科技基因。

  “金刚罩”助力大厦“长高”

  远在十几公里之外,记者就注意到大厦的顶端有一座高20米左右的“金刚罩”包裹着大楼核心筒顶部,仿佛一座“空中楼阁”横亘云端,117大厦“长高”的秘密就在“金刚罩”这里。

  “117大厦没有像一般建筑物那样搭设脚手架,到了400米以上的高空,工人是如何施工的?”面对记者的疑问,中建三局117项目副总工程师叶建解释道,这个“空中楼阁”是由中建三局自主研发、获得国家发明技术二等奖的全国面积最大的核心筒顶升模架系统——“模块化低位顶升钢平台模架系统”,由钢平台、挂架系统、液压支撑系统、模板系统、防护系统、安全监测系统组成。

  这个长36米、宽35米、最大高度21米、重约1100吨的“庞然大物”有4层楼高,可同时进行3层核心筒立体施工,实现流水作业、无缝对接。该系统随着大厦核心筒墙体一次次浇筑,又将大厦一次次顶推至597米高空,最终将“中国结构第一高楼”送入“云端”。

  钢平台每平方米最大承重1吨,可放置机械设备、建筑材料等,成为一个偌大的“空中航母”。此外,平台上还配有液压系统控制室、设备房、休息室和卫生间,可供施工人员休息使用。挂架系统是工人作业平台,采用镀锌钢板网全封闭,杜绝了高空坠落的危险。

  4个大行程液压油缸是整个模架顶升的引擎,通过4根钢立柱撑住整个模架系统,立柱高达19米,扩大了立体施工的楼层数,破解了超高层核心筒钢板-钢筋混凝土组合墙体快速施工难题。

  为了保证模架系统更加安全有效运行,中建三局对模架主要杆件进行应力监测,可有效掌控模架的“身体状态”,确保模架使用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