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全国各地习俗大都以吃为主,可见冬至是进补的好时机了。闽南冬至习俗童谣中有:“冬至时,碨米绞粞搓红丸。搓糖粿,无稀奇,捏猪捏狗捏金鱼。。..。.”一带,这句简单的童谣里描述了“冬至”前夕,家家户户都要舂米“搓丸”的节气习俗。那么闽南冬至习俗具体是如何过的呢?跟随小编了解一下闽南冬至习俗吃什么的文化吧。
冬至,闽南人又俗称为“冬节”,民间有谚语称“冬至小年兜”,即冬至是跟新年一样颇为重要的传统节日,有吃汤圆、祭祖等习俗。明清以来,随着闽南人开发台湾的脚步,冬至习俗也随之被带到台湾,在闽台两地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冬至习俗。因为汤圆有团圆的意味。下边总结了典型的几种闽南冬至习俗吃什么吧。
闽南冬至习俗:泉州冬至习俗吃圆子
1、闽南冬至习俗——泉州冬至习俗吃圆子
泉州风俗有“冬节不回家无祖”之说,故出门在外者,都会尽可能回家过节谒祖。冬节早晨,要煮甜丸汤敬奉祖先,然后合家以甜丸汤为早餐。有的人家还于餐后留下几粒米丸,粘于门上,称“敬门神”。泉州人吃丸,称元宵丸为“头丸(圆)”,冬节为“尾丸(圆)”,这样头尾都圆,是意味着全家人整年从头到尾一切圆满。
2、闽南冬至习俗——漳州冬至习俗吃“搓丸”
漳州一带,“冬至”前夕,家家户户都要舂米“搓丸”。丸子颜色有红有白,并要捏几件小巧玲珑的玩具,俗称“捏鸡母狗仔”。如做成羊头、猪脚、花鱼“三牲”,还有荔枝、桃、梨、柑桔、香蕉“五果”……象征兴旺吉祥。“冬至”早晨,农家户户都要煮甜丸,粘贴在门户、谷仓、器物上,庆贺丰年,酬谢诸神 。除此之外,许多人家还要蒸糕粿,做寿龟,蒸年糕,象征年年高升(“高”和“糕”谐音),祈冀福寿延绵。漳州的风俗,要吃冬至糖圆。节日前夕,家家户户用糯米磨粉搓丸,放置在竹筛上。第二天清晨放入红糖锅内煮熟,作为节日早餐。旧时农在这一天还要到祠堂祭祖。
上一篇:台湾冬至习俗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