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螺姑娘”的故事在中国妇孺皆知,故事的一般情节是:某男子得到一螺,将其养在水缸或水池中。当他外出归回家时,发现家中早已备好了饭菜酒水,而且颇为丰盛。一开始,他以为是邻居的老妇前来帮忙,经询问,原来并非邻媪所为。这样的怪事连续发生,于是男子假装出门,然后偷偷潜回,躲在暗处察看究竟,原来是田螺在他外出时幻化为女子,为之炊爨。被男子发现后,螺女又回到水缸里,幻化为螺。后经高人指点,男子预备一片锅焦,待螺再变成女子,就急塞入她口中,螺女受了人间烟火,便不能再变化,便留下来与男子成婚,后来可能因为螺女需回归神仙世界,只留下男子在人间,并留下螺壳为纪念,螺壳往往成为聚宝盆,财货取之不竭。也有的故事更为复杂,比如螺壳的聚宝盆被恶霸垂涎,又生出是非,等等,基本框架大同小异。在此类叙事中,女子与财帛来得突然,去也匆匆,骤得与骤失之间,恍若隔世,真是一场关于富贵、美满的平民式梦幻。
若追本溯源,螺化为女子的故事,最早不是田螺,而是海螺。这是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极为流行的民间故事母题,与海洋文化息息相关。从文献来看,螺女故事的最早文字记载见于《初学记》引束皙《发蒙记》:
侯官谢端曾于海中得一大螺,中有美女,云:“我天汉中白水素女,天矜卿贫,令我为卿妻。”
侯官,古地名,其治所大致相当于今日的福建省闽侯县,这里是螺女故事的发源地。束皙是西晋人,螺女的故事最早在束皙的笔下形诸文字,说明其故事的原型至少在西晋时已经广为流传了。当我们观察早期螺女故事的文本时,不难发现,彼时的螺女故事发生的地点也是海滨地区,谢端是从海中得螺,未说明是以何种方式得到。作为贫民的谢端可能是濒海的渔夫,渔夫出海得螺也就顺理成章。这种故事或许是渔夫们的幻想,海中物产的形貌往往超乎陆地居民的想象。在海上,每每有大物或异物入网,渔夫们往往不知该如何处置,因为这超出了日常生活经验的理性底线,会被看做是一种神异之兆,物老则成怪,进而激发出大螺成精的想象,螺女的故事应运而生。
下一篇:盘点历年冬至时间